時值美中貿易戰延燒之際,有越來越多台灣公司從大陸撤資,或減少在大陸的生產規模,以避免關稅增加對其營運的衝擊。然而,有美國媒體披露,台資撤出大陸的因素很多,關稅只是其中一項。

據《福布斯》(Forbes)雜誌報道,台灣電子產品製造商新金寶集團將生產基地從大陸撤出已有多年的時間,此舉使其免受美中貿易戰的波及。

該集團行政總裁沈軾榮在8月告訴《日經亞洲評論》說:「我們是唯一一個敢說我們受益於美中貿易戰的公司。」

近幾年來,該集團一直在東南亞擴產。該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將菲律賓形容為適合電子製造業設廠的地方,因該國具有政治環境、穩定供應鏈、人力供給和成本方面的優勢。

有跡象顯示,台資企業已經開始將大陸的工廠遷往東南亞,或遷回台灣。中華民國政府今年追蹤到25件台資回流台灣的案例,這是該政府首次公佈這樣的數據。

這些企業希望能規避美國對中國製造產品加徵的關稅,同時避開在大陸日益嚴峻的商業氣候。舉例來說,當地的人工成本上漲,與空氣污染相關的規定趨嚴,而投資者也持續擔心中共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承諾(無法兌現)。

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一名李姓官員表示,貿易戰只是最新的一項因素,其它因素在過去一直都有,例如:環保規定、成本上升等,所以這些企業遷往越南等地。

除了新金寶集團之外,正新輪胎公司和鴻海集團等大型公司也已經在大陸以外的地區擴產,有些甚至在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前就已經採取行動。

以正新輪胎公司為例,該公司在1月宣佈將在印度和印尼增設新廠,而鴻海集團則在印尼和美國等地設廠。

新加坡星展銀行(DBS Bank)的資料顯示,台灣對大陸的直接投資金額從2010年的最高點146億美元降至去年的96億美元;而大陸佔台灣全部外國投資比例也在同期從84%跌至45%。

中華民國政府的數據指出,台灣的資金正流向東南亞等地。台灣在2017年與18個南亞、東南亞及其周邊國家的貿易額同比增加15.6%,達1,109億美元;而在相同地區的投資額則增加54.5%,達36.8億美元。

星展銀行經濟學家馬泰英(Ma Tieying,音譯)說,更多領域的台資企業在未來幾年可能會考慮將投資轉移到大陸以外的其它地區。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