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正推動更多中國廠商轉移陣地,特別是低技術和低價值商品的製造商正加快搬遷到海外,這是中共當局想要竭力避免的事宜。

近年來,由於中國國內營運成本變高,一些中國製造商已經開始將部份產能轉移到越南和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

路透社報道,受勞動力緊張和中國工資上漲的壓力,一家向美國出售防彈背心、步槍袋等戰術裝備的中國企業加快了對外的生產轉移。幾年前,它的老闆栗科安(Shu Ke'an)就開始考慮將部份生產轉移到東南亞,但沒有付諸行動。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9月宣佈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額外關稅後的第二天,49歲的栗科安決定在緬甸為美國客戶生產背心。

由於一半以上的公司收入都依賴美國,栗事後覺得他當初的這一決定非常明智。

因為如果特朗普政府對另外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沒有一個中國出口商能毫髮無損。隨著中國製造業向外轉移,東南亞國家已成為中美貿易戰的直接受益國。

貿易戰讓東南亞國家撿到寶

除了越南和柬埔寨,緬甸也成為一些中國企業的首選目的地,因為當地的勞動力價廉且豐富,而且可以根據美國發展中國家貿易計劃,零關稅向美國出口約5,000種產品,這是緬甸的另一大優勢。

緬甸投資和公司管理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12個月中(截至4月),當地批准的中國項目投資增加了5.85億美元。中國資本的注入推動了緬甸新興工業的發展。

日經的緬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調查顯示,自2015年以來,緬甸公司的勞動力數量增長達到最快,同時產量達到了過去13個月以來的最高點。

更多中國製造業企業考慮:留下還是離開?

輪胎製造商山東科邁橡膠集團(ACMEX)在貿易戰開始時已經有一些離岸外包的業務。

大約兩年前,它開始在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生產一些輪胎,因為當地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較低,同時可以避開美國的反傾銷稅。

隨著貿易戰而來的新關稅,科邁公司計劃將國外生產的輪胎比例從兩成提高到五成,而且要建立自己的海外工廠,而不是外包給現有的工廠。

路透社周四(6月27日)的報道說,這些公司的經歷都凸顯貿易戰使中國出口商陷入不利境地,接下來它們要麼尋求多樣化客戶群、增加國內銷售,要麼只能將生產轉移到第三國。

中共不希望看到大面積製造業轉移

雖然中共當局鼓勵一些重工業走出去以緩解國內產能過剩,但它絕不希望看到大面積的製造業轉移。分析師預測,隨著貿易壓力增加,中共當局將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放鬆政策,以支撐經濟增長。

投資者也在關注中共當局是否會允許人民幣貶值以抵消更高的美國關稅。自5月初貿易緊張局勢惡化以來,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幅度約2%。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本周在大阪的G20峰會上會晤,面對面談論中美貿易以及雙邊關係。#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