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周三(6月19日)報道,蘋果考慮讓供應商將部份產能轉出中國。蘋果已經要求其主要供應商評估將15%-30%產能遷出中國、轉至東南亞對成本造成的影響,準備對供應鏈進行整改。
蘋果的這一舉措雖然源於中、美貿易戰久拖不決,但報道指,就算有了貿易解決方案,蘋果的這一決定也不會改變。
報道稱,蘋果已經認定高度依賴中國製造的風險太大,且風險還會上升。幾十年來蘋果公司的生產一直依賴中國。
據悉,iPhone主要代工商鴻海、和碩和緯創資通、MacBook主要代工商廣達、iPad代工企業仁寶以及AirPods代工商英業達、立訊精密和歌爾均被要求評估中國之外的選項。
這些企業考慮的國家包括印度、越南、墨西哥、印度、越南和馬來西亞等。日經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稱,印度和越南是智能手機的青睞地。由於磋商保密,消息人士不願具名。
而蘋果的其它供應商也在關注上述公司的動向。
「我們需要知道這些大型裝配商要往哪兒走,以便我們也可以跟著啟動我們的計劃。」蘋果一家零部件供應商一名高管告訴《日經亞洲評論》。
自去年貿易戰開始以來,分析師一直密切關注蘋果及其供應商的一舉一動,因為蘋果是全球消費技術行業的領頭羊,根據蘋果的經營動作判斷,美國關稅是否會永久性地重組全球供應鏈?外界認為,目前看上去是越來越像。
去年,蘋果的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供應商數量首次超過美國和日本的數量,在前200家供應商中佔了41家。這也是蘋果要求其供應商制定長期「多樣化」生產計劃的最大原因。
而貿易緊張局勢不是蘋果轉移部份產能的唯一問題,但卻成為蘋果重新調整產業鏈的誘因。《日經亞洲評論》報道說,蘋果也提出了中國出生率下降等人口問題。
「還有較低的出生率、較高的勞動力成本以及在一個國家過度集中生產的風險。這些不利因素並不會無處不在。」一位了解情況的高管表示。
他補充說:「無論美方最後一輪3,000億美元關稅是否成行,蘋果都在追隨(生產多樣化)的大趨勢,讓其更具靈活性。」
幾位消息人士稱,貿易戰促使蘋果首次認真考慮讓產業鏈實現有意義的多樣化。
美國財經網誌ZeroHedge表示,從這一點上看,無論中、美兩國首腦在6月底大阪的G20峰會上做出甚麼決定,哪怕是最好的預期,對中國來說都來得太小太遲,中國在技術部件和裝配業務上的主導地位已處於危險之中。
分析指,北京一直聲稱貿易衝突將帶給華盛頓更大痛感,而這種痛感卻恰恰對應中國最脆弱的主要領域。最終,中國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面臨風險。
蘋果公司網站上介紹說,約有500萬中國工人依賴於蘋果在中國的業務,包括180多萬個軟件和iOS應用開發人員。僅蘋果公司自己,就在中國僱用1萬名員工。
不過,金融服務和投資公司Wedbush估計,蘋果要從中國轉移部份產能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蘋果的供應商也同意這種觀點。#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