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中國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習近平南巡引發了外界的關注。10月22日下午,習近平抵達廣東珠海市,考察了橫琴新區高新技術片區,以及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和格力集團。23日上午,其出席了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上述舉動傳遞了對民營企業支持和加強粵港澳合作的信號。
回顧26年前鄧小平的南巡,二者南巡原因不乏相似之處,即都面臨著是繼續改革開放還是閉關自守的選擇關口。
1989年中共鎮壓學生、製造天安門慘案後,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制裁,大批外國投資者離開了中國。與此同時,中國國內批評改革的聲音也很強烈,說改革的「市場取向」就是「資本主義取向」等等,時任中共總書記的江澤民就反對改革。在這樣的氛圍下,中國改革出現了停頓和倒退,中共中央黨校甚至辦起了「反和平演變學習班」。
在這樣的情勢下,業已退下但在軍中仍具相當影響力的鄧小平,於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帶著家人先後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視察,沿途發表了重要談話。此次被稱為「南巡」的講話,結束了中共黨內關於改革的紛爭。當時鄧小平所言的「發展才是硬道理」,「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等,成為此後推動中共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尚方寶劍」。
而當年的江澤民等反改革人馬在鄧小平發出「誰不改革誰下台」的警告後,在軍隊的威懾下,江迫不得已接受了鄧的繼續開放政策,反對「資產階級改革觀」的聲調開始降低。也正是在鄧小平南巡後,中國繼續大力推進改革開放,使得中國經濟走向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但只限於經濟領域,政治體制方面的改革仍陷於停滯。
對於鄧南巡的原因,其講話原版亦通過鄧與家人的對話,透露了一二,即鄧擔心蘇聯垮台的場景在中國出現。對於蘇共垮台的結局,鄧小平相當感概:「一個執政了七十年,號稱有幾千萬黨員的龐然大物,就這麼一夜之間垮了!要知道,蘇聯的住房、工資、資源、生產力和社會發達程度,都比我們國家好得多呀!在六十年代中期,我們在和蘇聯吵架的時候,新上台的布里茲尼夫就宣稱蘇聯已經建成了發達的社會主義,按他的描述,蘇聯距共產主義也僅有一步之遙了。而共產主義,也是我們這代人過去的終生追求呀!」
由蘇聯反觀中共,鄧的結論是毛和自己一樣,也是凡夫俗子,並表示:「對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誰能說清楚?對資本主義又有誰能說清楚?反正,我是不懂,我說不清楚。明明說不清楚,偏要去天天爭論?我看,發展才是硬道理。不爭論,要作為一條原則。」
與鄧小平當年所面臨的情勢相比,當今北京高層所面臨的局勢更為險峻。在國外,有美國特朗普政府在貿易等方面的一再施壓;在國內,一方面有中共各利益集團的紛爭、攪局,甚至出現反改革聲音,稱為了不向美國屈服,大可閉關鎖國,自力更生。不久前的「民營經濟退場」說,國企大量收購民企,中共派駐黨務人員進入私企等,都是讓外界警惕的跡像。
另一方面「國進民退」更為彰顯,經濟不景氣,股市、房市慘澹,製造業下滑,人民幣持續貶值,消費降級……各種惡性事件此起彼伏,而當局的不作為不僅逼死了若干看不到希望的普通民眾,更讓無數人看清了打著「為民做主」旗號的中共的真面目。
在這更為嚴峻的歷史關口,中國往哪裡走?無疑在考驗著北京高層。而在其南巡的這條路上,應迴蕩著鄧小平的「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的聲音。
在筆者看來,習近平的此次南巡的目的一是要向外界傳遞其支持民營經濟、繼續開放的信號,這與幾日前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傳遞的信息相同,都是為安穩民心。二是警告某些攪局之人,要跟隨中央的政策。
不過,與鄧小平當年所面臨的情勢略有不同的是,當前北京面臨的國際壓力、尤其是美國的壓力遠超以往。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在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經濟對世界的依存度相當高,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就是出口。鄧小平說的「凡是和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了」在中國也得到了印證。
然而,在特朗普上台後,面對著中共不公平的貿易政策和對世貿規則的不遵守,美國不再容忍,轉而對北京採取強硬政策。歐盟等西方國家等也因飽受中共之害,選擇了在貿易問題上與美國並肩而立。作為中國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夥伴的歐盟和美國的態度,尤其是美國一連串強硬政策的祭出,將中國經濟的脆弱性彰顯出來,令市場信心降低。
是以,當今最高層的南巡要推進改革的力度必須足夠大,才能化解當下的危機,即在改變自身經濟結構方面、在遵守世貿承諾方面做出改變,否則所謂的「開放」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然而,迄今為止,對於改革的力度有多大,官媒並沒有透露太多,但在最高層視察格力電器公司的報道中,卻再次提到「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必須靠自力更生奮鬥……我們要有自主創新的骨氣和志氣」。如此信號自然可以有別樣的解讀。
不過,去年,大陸財新網曾刊登了其總編輯胡舒立撰寫的一篇文章:《改革是怎樣重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由來》,文章最後點出以往的改革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最主要的是政府對市場的控制和干預有不斷強化之勢,國有部門的壟斷力量有不斷擴大之勢。從威權發展模式向民主發展模式的轉型,正是未來中國改革的主要任務。在這歷史的關口,中國走向何方,已經是個「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