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紐約。
下班後,我坐上開往新澤西州的公車回家,擁擠的車廂裏空氣不佳,加上整天疲累工作,讓我沉沉睡去。驚醒時,車子已經過站,我無奈下車,打電話請正在實驗室工作的太太開車來接我。我們吃過飯後又一起回到實驗室,她做實驗,我繼續白天未完的工作。當實驗告一段落時,已經很晚了,我們開著車前往雪糕連鎖店,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賞。異鄉深夜的雪糕,真是難忘的好滋味。
孩子在台灣的成長求學過程,常讓我想起在紐約工作的時光。升學階段的激烈競爭,就像空氣不佳的擁擠車廂,令人很容易在疲勞轟炸中睡著。但是,我始終記得讓我得到好心情的雪糕,冰涼而甜美的簡單滋味,為一天的辛勞畫下完美句點。只是,我要如何為孩子找到屬於她們的「雪糕」?
於是,我和太太討論後,設法安排一些帶給孩子「好心情」的獎賞,周末一起到披薩專賣店吃全家最愛的披薩和炸雞,暑假安排孩子到美國參加夏令營或暑期學校,但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進入青春期,這些能帶給她們「好心情」的事物也在變化。
女兒當時都喜歡收聽ICRT(台北國際社區廣播電台)的美國流行音樂排行榜,我也跟著一起聽,還不時一起哼上幾句。星期日的午後,一家人很新潮,二女兒貝寧按著錄音機,用卡帶錄下排行榜的流行歌曲,井井有條地編目整理,這是她口中的「精神食糧」,調劑K書苦讀的生活。
只是,就算我們做父母的用盡心思安排各式各樣的活動,想讓孩子擁有好心情,我們仍然無法完全掌握;但我們可以幫助她們承受壓力,透過多樣化的學習方法與環境,淡化對壓力的敏感度,以積極、正面的態度來面對。
二女兒貝寧國三時面臨升學壓力,每天強迫自己挑燈夜戰,我很不忍心,但也幫不上忙。我和太太有一天下班到家時,發現她穿著十分正式的外出服坐在書桌前專心唸書,我們以為她準備要去參加重要活動,急忙問她,沒想到她大聲回答:「過的是甚麼爛日子,穿件漂亮衣服讓自己爽一爽!」然後整理一下衣服,桌子一拍,繼續低頭唸書。
一瞬間,我好像回到當年和太太一起吃著雪糕的情景,看著眼前穿著洋裝的貝寧,我們笑了,她找到了在「困境」中讓自己擁有好心情的方法。
尋找好心情,不只是孩子的功課,也是父母一生的功課。一家人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心情和情緒互相影響,絕對不可能發生「父母快樂、子女憂愁」,或是「子女快活、父母折磨」的情況。家就如同一個連動的神經系統,連接著家人,每個成員的喜、怒、哀、樂都會互相感應;家人又如同一株葡萄樹的分枝,在一同共享的養份中,各自結出甜美的果實。
感染彼此的喜、怒、哀、樂,適時給自己一些甜頭,讓我們每天擁有好心情。
——摘自:《星空下的一家人:建築師潘冀的築夢教養》天下文化提供◇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