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西補選將於十一月廿五日舉行,競選活動其實早已展開。雖然民主運動陣營在立法會多一席少一席對議會運作的影響不大,但每一場選舉都是重要的民意戰,民主運動自然悉力以赴。關鍵在動員市民出來投票,在動員支持民主的選民出來投票。

在特區政府的打壓下,選舉制度更形不公。從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開始,選舉主任有權褫奪候選人的參選資格。一位中層的公務員既是警察(審查候選人過往的言行),又是法官(有權褫奪候選人的參選資格),更沒有上訴的機會,因為司法覆核的程序不能在選舉日前完成。

民主運動的候選人因而要有應急計劃(所謂Plan B),這對民主運動的選舉工程自然形成壓力。其次,本港的選舉有經費上限,這本來是民主選舉的應有之義,冀求維持公平的競爭。但實際的操作存在嚴重漏洞,財雄勢大的候選人選舉經費基本上沒有甚麼限制。

首先選舉經費要在候選人正式登記後方才開始計算,意思即是候選人可以儘量延遲登記,而之前就可以大量花錢做宣傳。補救的辦法是延長登記期,方便各候選人提早正式開展選舉活動。而選舉人一旦正式登記參選,其在整個登記期內的宣傳選舉開支也應該納入選舉經費內。當然,這是理論上的考慮,不能期望特區政府會從事這樣的改革。

目前民主運動清楚達成共識,支持劉小麗作為民主運動的候選人;如果劉被褫奪參選資格,就由李卓人補上,而劉亦已正式加入工黨,以工黨旗幟參選。

中間並無「欽點」或「大佬文化」的情況,因為民主運動相當鬆散,沒有明顯的領袖或「大佬」。共識鮮明,因為見不到有其他的候選人出現。既無其他候選人,又怎會有需要舉行初選呢?馮檢基的種種抹黑,只會自暴其醜。

今年三月九西補選泛民受挫,主因是未能有效動員支持民主的選民。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每一百位支持民主運動候選人的選民,只有六十位在今年三月補選時出來投票;而建制陣營的支持者每一百位2016年的支持者有八十位出來投票,而九西的數字達到104位,反映建制陣營的催票能力。

民主運動的選民動員,要克服兩大困難。一是部份泛民支持者感到灰心,認為建制陣營控制了立法會,泛民議員無從發揮制衡力量,因而放棄投票。

其次是在單議席單票的補選環境下,泛民較難推出一位有廣泛號召力的候選人。年紀大一點的候選人對年輕選民吸引力較弱;溫和派的候選人對激進的選民缺乏號召;反之亦然。

面對困境,民主運動各組織只有努力工作,說服選民不要放棄,寸土必爭,爭取每一場選戰的勝利。◇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