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寶子碑,全稱「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之墓碑」,在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於雲南南寧(今曲靖城)南七十里處出土。

「爨寶子碑」高1.83米、寬0.68米、厚0.21米,刻了建寧太守爨寶子的墓誌銘,共四百餘字。

爨寶子碑一出土,至少締造了「三奇」的紀錄。

第一奇:不存在的年號

此爨寶子碑上的立碑時間是「大亨四年歲在乙巳四月上」(公元405年)。翻查歷史,「大亨」是晉安帝的年號,然而「大亨四年」是不存在的。實際上,「大亨」這年號使用到「大亨三年」,之後年號改為「義熙元年」。

歷史上「晉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確有其人,碑文上記載:爨府君諱寶子,建寧同樂人,建寧太守。爨府君在青壯之年就去世,享年二十三歲。紀念他的立碑人當然也是當時的政要、一方主流,然而他們都不知道「大亨」的年號已經改了。

當時處於晉朝末年,內亂頻仍,晉安帝在位廿二年間朝權旁落,幾度遭受劫持。元興元年(公元402年)桓溫把持朝政,改元「大亨」。大亨二年末(公元404年1月1日),桓溫之子桓玄篡位,建立桓楚政權,廢安帝為平固王,並在次日將其送至尋陽。

後來,桓溫兵敗又劫持安帝到江陵。桓溫兵敗被殺後,荊州別駕王康產及南郡太守王騰之支持安帝於江陵復位,這是大亨三年(公元404年)中的事情。

不久桓溫舊部桓振率領桓楚殘部進襲江陵,安帝再度被俘。大亨三年冬(公元405年)正月,晉軍收復江陵,安帝再度復位,改元「義熙」,隨後獲迎回建康。

而雲南、貴州一帶,在東晉末年的亂世中安居一隅,當東晉安帝與皇室遭逢災變時,雲南的地方官到了該年四月還不知道京師已經變天。他們由於處於閉塞的邊陲地區,對外交通聯絡不暢,自成一個格局。正是應和了古傳的「天高皇帝遠」的俗諺。

第二奇:爨寶子碑是「禁碑」

東晉禁碑,正式碑刻極少。而邊陲雲南出土的爨寶子碑,成了著名的碑刻。

因為曹魏、西晉時期為了抑止東漢以來厚葬、立碑的奢風而「禁碑」,延續到東晉。而雲南的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寶子死後卻依然立了碑,延續東漢立碑著傳的風尚。這也可視為「天高皇帝遠」的另一表現。

第三奇:漢字現漸變書體

在書法史、文字史上,呈現出字體轉變過渡的碑文少之又少,使得爨寶子碑上的碑文更受到重視。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云:「爨寶子碑『在隸、楷之間……轉變之漸至可見。』」

也就是說爨寶子碑的字體,介於隸、楷之間,字形已經離開了隸書的寬扁之形,走向楷書的形貌。而筆畫上又極盡隸書的磔筆上翹的特色,使得這塊碑石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爨寶子碑,也為神傳漢字字體漸變的歷史留下了里程碑。◇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