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呼米顛!曠代一人而已。」
「其顛可及也,其浩然之氣不可及也!」── 明 陳繼儒
世人稱米芾為「米顛」,指的是他痴迷於賞石玩石的狀態。其實米芾在其它方面的表現都相當傑出,特別是在書、畫方面,他除了是「宋四大書家」之一外,在繪畫技法上還有許多足以影響後世的創見。
米芾的長子米友仁,承襲家學有成,世稱之為「小米」。「大米」米芾和「小米」父子倆在中國繪畫史上都佔有重要席位。
「米點皴」「米家山水」
蘇軾和米芾是多年好友,交情甚篤,蘇軾曾經造訪過米芾。在繪畫上,米芾認同蘇軾對文人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論點,也將以寫意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書風帶入畫中。
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認為「米家山水」源自董源(五代),不求工細,專行簡約的水墨寫意法。
「米點皴」是以橫筆側鋒揉出扁平又稍帶橢圓的墨點,以之重疊鋪陳,揚棄以「皴法」來表現山川樹木的傳統方法,轉而從江南的自然景象中去體悟,「以點代皴」,用大大小小的扁圓橫點來塑出山石形體,連點成線,積線成片,創出以寫意為主,表現煙雲雨霧的「米家山水」。
「大米」米芾的天地
米芾這幅《春山瑞松圖》和歷代的山水畫名家的作品完全不同。此畫給人的感覺是凝鍊如鑄、精樸內蘊。筆意簡約樸素,不見鋒芒。用色沉穩,上色之後,花青及調合出來的綠,襯托得整個山體色澤黑中更見精神,再加上厚厚的白雲在其間烘托著,互補互襯之下,山岩更是黑得神采奕奕,大氣莊穆、端凝自持。
山體只分層次,略過細節,但見黑黝黝的、頗具分量的山,一座連著一座,自得自在地浮現在厚實的白雲之上,兩相對望,山實、雲也不虛的妙趣就顯現出來了。
到近景處,雲氣稀薄了,畫家就以前深濃後淺淡的松樹來表達,這樣一來,空間感、層次感都在其中了。而且他畫的松樹因為枝簡葉稀,一棵棵都能清晰地展現出極具自我的姿態,也因為這些松樹生長在更為黑黝堅硬的岩體上,一種歷經艱辛後,無所懼的氣息也出來了。
在作畫過程中,需要先調整墨色,分出層次,再運用自家米點,落筆後自然就產生濃、淡、乾、濕的變化,產生一氣呵成的氣勢,使山巒之勢連綿,雲霧之氣漫湧。雲山互映,進而體現了雲煙變幻之妙。
由米芾開創,後來被稱為文人水墨寫意的畫風,代表了中國繪畫發展的方向和進程,「寫意法」從此成為中國畫的一個重要門類,這種以意象表達為重的畫風影響中國畫壇頗深。
「小米」米友仁的境界
米友仁這幅《雲山得意圖》佈局舒朗,山巒和雲卷佔滿了整個畫面。雲氣或以勾線來表達,或「以虛作實」,以空白手法來綿延。整體予人輕逸淡雅之感。山體、林木、雲卷渾然一氣,可說把山水畫中,朦朧意境表現到極致。
明代董其昌評論小米:「畫家之妙,全在煙雲變滅中。」嚴格來說,環境是造就小米畫風的主要因素。宋室南遷以後,江南那種「雲霧漲漫,崗嶺浮沒,林樹隱現」的特性深深地影響了畫家。「米家山水」所表現出來的空濛正是江南山水的最佳寫照。
《遠岫晴雲圖》是以平遠手法表現江南景色。遠處有起伏的山巒,雲霧繚繞其間;中景是雲氣掩映舒展;近處是樹林和河谷。
整幅畫以沒骨法來完成,墨色潤澤,水氣氤氳,在整體墨韻中更體現出精神來。
對米友仁來說,繪畫是抒發心情的一種方式,通過水墨寫意的手法來體現自我。所以小米稱自己的畫作為「墨戲」。
而這個「墨戲」和蘇軾、黃庭堅等人所提倡的文人畫是有所相關的,繪畫除了再現物象之外,還要表現物象,也就是藉寫意來對照自己,最終達到一種「返璞歸真」的境地。(待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