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炎炎夏日的周六下午,灣仔的老街上,過百名學生在一群專業人士的帶領下,分組走訪區內多個歷史建築和街道。這群學生將要參加一個社區發展創作比賽,從灣仔社區的歷史文化、環境、社區保育等角度切入,為區內指定區域構建理想社區。他們稍後還會把創作展品與公眾分享。

一眾測量師帶領百多名學生走訪灣仔社區,了解灣仔新舊建築物。(陳仲明/大紀元)
一眾測量師帶領百多名學生走訪灣仔社區,了解灣仔新舊建築物。(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測量師學會(學會)舉辦「細看社區歷史 構建『你』想灣仔」地區發展創作比賽,邀請本地中學生參賽。比賽籌委會在上周末安排了一次灣仔區導賞團及工作坊,由一眾專業測量師帶領參賽的百多名學生,浩浩蕩蕩分別從舊灣仔郵政局到星街,及由藍屋建築群至稅務大樓,在灣仔區內進行導賞。測量師們一路上向學生講解區內的特色建築,細味分享舊建築的保育個案和社區變遷。

學會特意挑選了灣仔作為今屆比賽的主題地區。郭岳忠形容,灣仔是一個中西文化匯聚、新舊建築物交融的地方,是香港發展的縮影,很能表達香港百多年來的社會發展模式,當中的內涵亦很值得學生們去探討。他期望日後的地區發展創作比賽,能夠推廣至全港十八區。郭岳忠又相信,比賽讓年輕一代了解專業測量師在香港城市發展中擔當的角色之餘,同時學習關注自己的社區,思考環境政策和管理問題,尋找香港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一同構建理想的社區。

4位來自真光女書院、皆有修讀視覺藝術科的中五女學生,第一次參加這個比賽,出席了當日的工作坊和導賞團。被問到為何有意參賽時,Catherine同學表示她因有讀過地理,故對這方面比較有認識。Joyce同學表示,由於她就讀視覺藝術科時已來過灣仔做考察,漫步在灣仔的大街小巷中,令她了解到當地社區的變遷,故看到是次比賽與灣仔有關時,遂產生興趣參與。

Joyce又認為活動有加深自己對測量師工作的理解,希望能從活動中累積更多的經驗,於日後自己組隊砌模型參賽。Catherine也認同,她從中認識到歷史建築中的可取之處、改動建築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重建如何兼顧多個持份者與環境的知識,過程帶給她很多個人啟發。她們一致認為灣仔一區大多是高樓大廈,欠缺綠化地區,導致熱島效應,希望以後該區可增加綠化。

學生們在認識灣仔社區後,將提出他們的社區發展設計方案,並將以立體打印模型或多媒體短片把他們的創意方案呈現出來,於10月份向公眾展示。學會副會長暨比賽籌委會主席黃健兒寄望參賽學生多作思考,提出有創意的方案,讓業界作出考慮。

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郭岳忠(左一)、副會長暨地區發展創作比賽籌委會主席黃健兒(右一)帶領學生走訪灣仔社區,認識區內建築。(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郭岳忠(左一)、副會長暨地區發展創作比賽籌委會主席黃健兒(右一)帶領學生走訪灣仔社區,認識區內建築。(陳仲明/大紀元)

比賽籌委會主席黃健兒(右)向學生講解灣仔藍屋的發展。(陳仲明/大紀元)
比賽籌委會主席黃健兒(右)向學生講解灣仔藍屋的發展。(陳仲明/大紀元)

星街。(陳仲明/大紀元)
星街。(陳仲明/大紀元)

星街。(陳仲明/大紀元)
星街。(陳仲明/大紀元)

灣仔地區發展起源展板。(陳仲明/大紀元)
灣仔地區發展起源展板。(陳仲明/大紀元)

位於船街18號的二級歷史建築物。(陳仲明/大紀元)
位於船街18號的二級歷史建築物。(陳仲明/大紀元)

位於灣仔皇后大道東的洪聖古廟,昔日臨近海濱。(陳仲明/大紀元)
位於灣仔皇后大道東的洪聖古廟,昔日臨近海濱。(陳仲明/大紀元)

灣仔道1號住宅大廈「壹環」,原址為灣仔舊街市。(陳仲明/大紀元)
灣仔道1號住宅大廈「壹環」,原址為灣仔舊街市。(陳仲明/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