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關係因貿易、南海、台灣等問題而出現緊張。美國學者認為,中美目前的貿易爭端不僅僅是經濟問題,儘管中共可能在短期內避免一場毀滅性的貿易戰,但長期來看中美關係有可能進入不斷惡化的戰略衝突。
專家:中美走向長期衝突
據美國之音報道,美國克萊蒙麥肯納大學政治學教授裴敏欣6月6日在《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網上刊文,發表了上述觀點。
他說,中美關係在過去五年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中美關係因為中共下述行為而不斷惡化:即中共日益回歸「威權主義」;中共政府出台的國家產業政策——「中國製造2025」計劃;南海進行島礁建設;推進幾乎不加遮掩的對美國全球主導權提出挑戰的「一帶一路」倡議等。
這位美籍華裔學者說,所有這些讓美國確信,它的對華接觸政策徹底失敗了。
他認為,在這種情景下,遏制中共將成為美國對華政策的組織性原則,而且雙方都會把經濟上的相互依存看作是不可接受的戰略負資產。
他說:「對於美國來說,允許中國繼續進入其市場並獲得技術等於是給它提供在經濟上並進而在戰略上擊敗美國的工具。」
裴敏欣認為,中美在經濟上脫鉤後,兩國在其地緣政治上的競爭中保持克制的理由就會減少很多。儘管兩個核大國之間不會爆發一場熱戰,但是可能會爆發軍備競賽。
不過這位美籍華裔學者認為,由於中美兩國並不希望捲入這樣一場危險而且代價高昂的冷戰,因此第二種情景,即管控的戰略衝突,是更可能的。在這種情景下,經濟脫鉤將是逐步發生的,但不會全面脫鉤。儘管中美關係的本質是對抗性的,但是雙方都有經濟上的動力來維持工作關係。同樣,兩國會積極的爭奪軍事優勢與盟友,但不會進行代理戰,或是對與對方發生武裝衝突的團體提供直接軍事支持。
他認為,短期內,中美關係最可能的走向「交易性的衝突」,其特徵是頻繁的經濟和外交爭吵以及偶爾的合作。在這種情況下,雙邊的緊張將繼續上升,因為單個的爭端是在具體交換條件下單獨得到解決的,因此缺少任何戰略連貫性。
裴敏欣說,不管中美兩國目前的貿易爭端如何發展,中美看來正在滑向長期的衝突。不管這種衝突以何種形式出現,它將給中美雙方、亞洲以及全球穩定帶來高昂的代價。
中美三領域現衝突
長期以來,中美關係除意識形態上中國是共產黨執政集權國家,與西方普世的自由、民主、憲政完全背道而馳外,中美在貿易、南海、台灣這三個熱點問題上也出現衝突。
在貿易方面,中美貿易談判雖然已進行了多輪,但雙方仍未達成協議。中美貿易逆差一直高企不下,截至去年達到歷史最高,為3,750億美元。
美方指控中共長期推行不公平的貿易做法,包括傾銷、歧視性非關稅壁壘、強制性技術轉讓、產能過剩以及產業補貼等,致使中美貿易逆差巨大,中共利用從美方賺來的錢再與美方在經濟、政治上競爭,同時中共還不斷竊取美國的知識產權,這些都嚴重危害了美方的利益。
在南海方面,中共不但填海造島,而且近期在島礁上部署了對空導彈系統、電子干擾設備,並派遣轟-6K戰機編隊在南海的永興島進行起降訓練。
在台海方面,中共不斷派軍機、軍艦繞台灣海峽航行,而且中共東部戰區、南部戰區在5月11日聯合行動,同時派出包括「轟六K」轟炸機、Su-35戰機等8架戰機,分南、北兩航線繞飛台灣。
中共上述一系列軍事行動,引起美方的高度關注及系列應對。美方除派出B-52戰略轟炸機5次飛抵南海;派軍艦島南海執行航行自由;收回對中共發出的參加2018環太平洋軍演的邀請;並且計劃向台灣海峽派遣航母戰鬥群巡航。
美國國防部部長馬蒂斯6月2日在香格里拉對話會議上警告中共,在南海爭議島礁部署反艦導彈、防空導彈、電子干擾設備、轟炸機行為,是「恐嚇與脅迫」周邊鄰國。
馬蒂斯說,不邀請中共參加環太平洋軍演,這只是美方做出的初步反應,中共今後可能會面臨更為嚴厲的懲罰。
同時,法國、英國等國對中共不斷在南海軍事化的問題也做出反應。英、法兩國計劃下周聯合到南海執行航行自由,南海周邊的國家菲律賓、越南等國家也逐漸對中共的態度強硬起來。
在全球圍堵下,衛星圖像顯示,中共近日已拆除了部署在南海島礁上的防空導彈發射台、電子干擾武器和巡航導彈及其偽裝網等。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