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二在華盛頓發表上任後第一次國情咨文演講,除了國內的稅收、移民等政策外,外界最 關注的其實是對外關係問題。特朗普在國情咨文中,凸出強調了美國面對的來自國際社會的挑戰,包括「流氓政權、恐怖政權,以及中國和俄羅斯對美國實力的削弱」。 

去年特朗普訪華,在談到中美貿易平衡問題的時候,他特別提到「不責怪中國」,而是責怪之前的美國政 府任由這種不平衡持續發展。中國輿論對特朗普的這個說法鬆了口氣,但北京其實很清楚明白,在經濟問題上,兩國關係未來將越來越緊張。 

在今年美國總統國情咨文的前兩周,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出現大幅度上升。鑒於人民幣匯率受到中國政府 的嚴格「監管」,所以有理由把這種上升看成是中國政府的刻意行為。其目的,當然是緩解一些美國對中國「傾銷產品」質疑的程度。事實上,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過去兩年確實在減少。這一方面源於美國全力施壓,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國土地和勞動力價格的上升。 

我們在過去的文章中多次強調,國與國之間財富的轉移只有兩個方式,一是戰爭,二是貿易。過去三十年,大家見證了財富從歐美向中國轉移的過程,其速度驚人,歷史上從未見過。 

上周, 美國官員終於談到, 美國支持中國加入WTO「可能是個錯誤」,從一個側面,反映特朗普對華貿易強硬政策並非總統個人的想法,而是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政界和商界的認識。 

雖然中國政府強調將繼續對外開放市場,但這種表態卻因實際情況而越來越受到質疑。事實上,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的深化改革六十條至今已快五年,去年習近平在達沃斯關於中國市場開放的演講至今也一年了,無論是中國商人還是外國商人,都發現在中國做生意不是容易了,而是更難了。 

西方政治學家經常說,政治邏輯和邏輯不是一個東西。在國際政治上更是如此,公開表態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實際操作的可能是嘴上否定的。 

目前,雖然中國有學者認為中國無論在經濟還是科技方面,都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實際上,中國距離美國( 甚至歐洲)都仍有很大距離。北京對此仍有清醒認識,因此習近平以「合作是唯一途徑」定義中美關係。 

就美國而言,中國有4 個市場的開放最重要:金融服務、信息網絡、影視文化、農產品。中國加入WTO時承諾15 年過渡期期間,這些領域都將逐步有序開放。但如果以國際通行的「開放」定義,2016 年底過渡期滿之後,這4 個市場都仍然是關閉的。 

農產品是戰略資源,國家必須壟斷;影視出版等文化產業,以及網絡和信息產業,關係到中共的生存命脈,絕對不可能開放。因此,如果中國在壓力下對美國開放市場,就只有一個領域可以選擇,即金融服務業。這正是上個星期劉鶴在達沃斯信誓旦旦的主要內容。 

由於貿然開放金融市場,對中國的衝擊很大,尤其在目前中國金融危機風險極高的時期,中國政府必然極 端小心翼翼,所以必然印證外界有關中國「光說不練」的質疑。 

中美貿易關係,未來一兩年必然日趨緊張。◇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