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經.小雅.采薇》中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采薇是〈小雅〉的篇名,此段大意是說,採薇菜啊!採薇菜,薇菜已破土冒出綠芽。說回家啊!說回家,一年又快過去了。據載,此詩是借採薇起興,描寫久戍邊界軍士的懷鄉之情。

薇,一種天然生長的野菜,就是俗稱的野豌豆,是清貧人家日常生活糧食的補充,也是常備的青菜。采薇,又作採薇,即採擷野豌豆。

那麼,為甚麼古人稱隱居山林為「采薇」呢?

采薇,作隱居山林之意,則源自於《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據載,孤竹國是商湯時受封的諸侯,姓氏是子姓、墨胎氏,為神農之後。伯夷、叔齊是孤竹君(國君)的兒子,父親想立三子叔齊為儲君,但等到父親去世後,叔齊就讓位給長兄伯夷,伯夷認為叔齊繼位是父親遺願,於是離家逃走。叔齊不肯繼承君位也逃避,國人只好立仲子(原孤竹君的二子)為王。

當時,伯夷、叔齊正好聽說西伯姬昌尊老養老,兩人商量後決定去投奔他。但他們到周地時,西伯姬昌已經去世,他的兒子武王用車載著父親的靈位,稟明神主,追諡西伯為文王,就向東出發,準備討伐紂王。

伯夷、叔齊攔路拉住武王乘坐的馬勸諫說︰「父親去世了不埋葬,竟興兵發動戰爭,能說是孝順嗎?身為臣子卻弒君,能說是仁義嗎?」武王的左右侍衛想殺他們,姜太公呂尚說︰「這兩位是忠義之人啊!」於是扶起他們,讓他們離開。

武王平定商紂的戰亂,天下人都歸順周朝,可是伯夷、叔齊卻對周朝的行徑引以為恥,堅守節義不吃周朝糧食,隱居在首陽山,採摘當地的薇菜來充飢,後來便餓死在山上。

他們快餓死時,作了一首歌叫〈采薇歌〉,後人譜為琴曲,稱為〈采薇操〉,簡稱〈采薇〉。後來,人們也把「采薇」作為隱居山林的代稱。

伯夷、叔齊並非為商紂而死,他們是為自己的國家殉難,表現了對國家民族的忠義精神;他們的言行,體現的是以仁德為重,廉讓為先和堅守理想的固有中國正統文化。@#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