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韻鐘聲流傳千古,寒山寺也因此詩而揚名天下。另唐詩人張岱《西湖十景‧南屏晚鐘》詩︰「夜氣滃南屏,輕嵐薄如紙。鐘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更將杭州西湖邊南屏山麓的「淨慈寺」美妙悠遠的鐘聲,描繪得出神入化。
不管是寒山寺或慈淨寺,這兩座古剎的鐘聲都是圓潤洪亮、純厚綿長,並能震撼人心而傳頌千年。那麼,為甚麼寺院的鐘要敲一百零八下?
鐘,莊重平穩,端正安詳,自古即為寺院中重要的法器之一。據傳,寺院撞鐘傳統源自於南朝梁武帝,他曾向高僧寶志和尚請教︰「如何才能擺脫地獄之苦?」寶志和尚回答︰「人的苦痛不能一時消失,但如果能聽到鐘聲敲響,苦痛就能暫時停息。」於是,梁武帝就下詔寺院每日要撞鐘。
寺院的鐘依其用途可分為梵鐘、喚鐘兩種。梵鐘專司召集眾人,或為朝夕報時之用;喚鐘則為法會、節慶通告佛事開始之用。其實,鐘也是寺院裏的號令,舉凡日常的起床、吃飯、睡覺,或召集僧人上殿、誦經禮佛等等,都是以鐘聲為信號。如唐朝懷海禪師所制《百丈清規‧法器》上載︰「大鐘叢林號令資始也。」
佛寺大殿前左右兩邊通常都建有鐘鼓樓,分別放置鐘、鼓。寺院僧人於每日朝課與熄燈之前都會敲擊鐘鼓,用來作為警惕與自勵,稱為「晨鐘暮鼓」。
據《百丈清規.法器》中載︰「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慕(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引杵宜緩,揚聲欲長,凡三通各三十六下,總一百八下。」所以敲鐘也有講究,晨曉敲鐘,是警醒世人自無明長夜中覺悟;晚暮敲鐘,是喚醒世人的昏闇迷惑,又稱為幽冥鐘。
寺院敲鐘是早晚各敲一百零八下。晚上先擊鼓再敲鐘,一邊擊鼓一邊持咒,擊鼓後再敲鐘,晚上的敲鐘先慢後快,慢十八下,快十八下,反覆三次,計一百零八下。早上則反之,先敲鐘後擊鼓,鐘先快後慢。
至於,為甚麼每次敲鐘都要一百零八下,則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易經》認為「九」寓意吉祥,一百零八是九的倍數,是至高無上的象徵。另一說,佛教認為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種煩惱,鐘響一百零八次,則除盡人間所有的煩惱。所以,佛珠也是一百零八顆,念經或持咒都是一百零八遍。
還有一說,撞鐘一百零八下,即為一年之意。因為一年有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五日一候),共一百零八,象徵年年循環不息,天長地久。如明朝學者郎瑛撰《七修類稿‧事物類‧鐘聲數珠》上載︰「鐘聲,晨昏扣一百八聲者,一歲之義也。蓋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氣,七十二候,正得此數。」
至於,為甚麼每次敲鐘都要一百零八下,則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易經》認為「九」寓意吉祥,一百零八是九的倍數,是至高無上的象徵。另一說,佛教認為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種煩惱,鐘響一百零八次,則除盡人間所有的煩惱。所以,佛珠也是一百零八顆,念經或持咒都是一百零八遍。
還有一說,撞鐘一百零八下,即為一年之意。因為一年有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五日一候),共一百零八,象徵年年循環不息,天長地久。如明朝學者郎瑛撰《七修類稿‧事物類‧鐘聲數珠》上載︰「鐘聲,晨昏扣一百八聲者,一歲之義也。蓋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氣,七十二候,正得此數。」
古人還有除夕夜「撞鐘祈福」的傳統習俗,據漢朝班固撰《白虎通義》中載︰「鐘者,動也,言陽氣於黃泉之下,動養萬物也。」大意是說,鐘能聚集地下的陽氣,敲鐘可以把陽氣從地下喚出來,滋養萬物。故除夕夜撞鐘,人生的一百零八種煩惱,隨著悠揚的鐘聲「隨夜盡」,新的一年「破曉來」。@#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