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中,素有「興滅國,繼絕世」的傳統,即可以滅掉一個國家,但不絕其後嗣。

商朝紂王在鹿台自焚後,周武王對姜子牙說:「要另當撿出紂王骸骨,以禮安葬。」 

姜子牙領命,吩咐軍士整理紂王遺骸,具為衣衾,以天子之禮殯葬。

周武王保留殷人的祭祀,並讓紂王之子武庚繼承商的王位,統管殷商部份舊地(今河南安陽),又安排管叔、蔡叔、霍叔駐守商都附近,行使監國之職。

周公東征 

先秦時期,周朝國民稱黃河流域下游地區為「東夷」,殷商也在這一區域。稱對方為「夷」並非歧視,而是因東夷先祖來自部份炎黃後裔。如,東夷少昊是黃帝之子,伯益是黃帝重孫。商族的先祖是東夷少昊族系玄鳥氏的一支。在《史記》、《詩經》中都有記載。

《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上古時期,東夷與炎黃東西相對,同為後世漢族,尤其是北方漢族的重要組成。三國時韋昭對《國語》之《晉語八》的注釋,就有「鮮卑,東夷國」的記載。不過,這與秦、漢以後史籍中出現的「東夷」沒有直接關係。

秦朝以後,「東夷」延伸為對東方之外民族的泛稱。

到周成王即位後,武庚趁周朝初定、成王年幼,便聯合蔡、管、霍諸侯國一起反叛大周。成王的叔父周公率軍東征,歷經三年平定叛亂。

為防殷商遺民再次暴亂,成王封姜子牙於齊,封周公長子姬伯禽於魯,以齊、魯兩國鎮守東夷。周公為了長治久安,制定典章,制禮作樂,規範國民道德。

在周朝禮治;齊、魯兩國教化的影響下,東夷之嗣漸漸或逃或亡或融入周朝。由此留下一段歷史懸案。

殷商滅國後,能征慣戰的殷軍統帥攸侯喜率領的10萬主力大軍,以及林方、人方、虎方等部落的15萬人,在改朝換代的歷史境際中突然失蹤了。這25萬殷商軍民的去向,由此也成為歷史的疑案。

《三才圖會》的周公像。(公有領域)
《三才圖會》的周公像。(公有領域)

失蹤的殷商大軍「現身」 

三千年後,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歷史考古界發現一個事實,在追溯史上的遺蹟時,發現殷商遺民失蹤的同時,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島上突然興起新的文明——奧爾梅克文明。

更令人訝異的是,當地出土的文物玉圭、玉雕含有大量甲骨文。據專家考證,這些玉圭上所刻正是殷人先祖的名號。當地現存的傳說、風俗、語言習慣等也都帶有強烈的殷商文化色彩。

因此學界推測,殷商大軍遺民一部分隨著他們的軍隊首領到達中美洲;另一部分則是從山東半島越海遷徙到東北遼東一帶。在此地, 他們遭遇了另一支源遠流長、頑強彪悍的民族——肅慎。東夷鮮卑遠道而來,無力與肅慎發生糾紛衝突,便繼續北遷。一直到高寒多林木的大興安嶺和水草豐美的蒙古東部草原,逐漸演變為先秦鮮卑的生息之地。

東夷鮮卑源於中國,是標準的華夏子民。在歷史進程的驅動下,他們不斷變更、遷徙,因外在環境的影響,甚至外貌、風俗和生存的習性也發生重大改變,單就血緣來看,他們的血統來自華夏。

中國古代被稱為「神州」,其中原王朝亦稱為「天朝」。顧名思義,神州即眾神眷顧、天人下世之地。因此,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始終流傳著大量的神話、神蹟、修煉文化也就不足為奇。因為眾神的眷顧和庇護,所以中土文明相比同期世界上的其它文化,表現得更加輝煌、更有福分,也更有神性。

但,中原先祖一旦遠離中土,也就逐漸失去神傳文化的薰陶和運化,加上外在生存環境的苛刻與局限,遊牧便成為東夷鮮卑的主要生存方式,並衍生出與此相關的生活風俗和飲食習慣。

蒙古人和殷商的淵源

遷徙到蒙古高原的殷商各部不斷融合,隨著歷史的演變,他們的子孫以東胡、匈奴、鮮卑、柔然等角色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歷經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及隋唐一千多年的起伏演進,蒙古逐漸興起壯大,並最終入主中原建立元朝。

成吉思汗,他是歷史上疆土最大國家——蒙古帝國的創立者、大汗(統治者)和可汗(皇帝)。他通過統一東北亞的遊牧部落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成立蒙古帝國,加號「成吉思汗」。

台北歷史語言研究所曾對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遺骨,經過數年的整理和測量,提出殷墟人骨存在三大人種成份、五個種族類型的觀點。其中,第一型就是典型的蒙古人種(Classical Mongolid)。現代生命科學從遺傳學角度證實了蒙古人和殷商的淵源。

蒙古突騎。(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蒙古突騎。(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那麼,也就是說,蒙古出身的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他們的血統同樣來自華夏,他們都是純種的華夏人,蒙古人是純種的中國人。只不過後世因區域的限定、因華夷觀念的阻礙、因國際格局的組合與劃分,把本是來自華夏的民族,劃為了外域,把成吉思汗的國籍劃成了外蒙古,把忽必烈創建的「大元王朝」視為是外夷對中原的入侵。

沿著歷史的脈絡,消失的25萬殷商大軍,他們從遁跡的歷史空間回到現實,也像歷史的「話題之王」,帶著曾經的神秘,成為學界研究的課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