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一家人都是周圍鄰里眼中的幸福家庭典範。同學們羨慕我:「到你家就像是回到自己家,和你的父母在一起感覺沒有代溝和約束感。」父母的同事也感慨:「啊!有個聰明懂事、爭氣聽話又孝順的孩子真好。」也有父母的同齡人自語:「像他們這種相愛互敬又謙讓寬容的溫暖家庭該多好。」

父母心中的天平秤是一樣高的:凡事考慮的都是孩子第一,對方第二,自己排最後。我的同學中很多父母離異,可是我對自己的父親和母親絕對地放心。因為——無私的愛才能長久。

父親寬厚正直、勇敢忠誠、博學廣才、開朗豁達。母親溫和賢淑、單純善良、勤勞淳樸、無私禮讓。記得小時候,學校裏開聯歡會,每個同學都發一根香蕉、一大包糖果瓜子等。大家邊看節目邊吃,可我每次都先抓一大把放在書包,然後把唯一的香蕉也帶回去和父母一起分著吃。

不是家庭條件不好,而是因為我們一家人已經形成習慣,在任何時候都不只是想到自己,哪怕自己的一份快樂也要與家人同享。我工作後,除了給自己留一點零用錢,把所有的工資、獎金都交給母親支配。周圍同事很詫異,但是我覺得這是應該的。母親是幾個媳婦中最孝敬的一個,父親對外婆也如親身母親一樣。父母的所言所行就是給我最好的言傳身教。有孝順的父母自然也就有孝順的兒女。

而現在有的人已為人父母了,卻只顧及自身的小家庭利益。父母含辛茹苦把兒女養大了,一輩子積蓄幾乎用在兒女的婚嫁、工作上,老了卻要繼續當「保姆」和「管家」。照顧孫子,給兒女媳婦煮飯、做清潔……等到年邁無用之時,竟然有很多老人被送到養老院,因為那裏有同齡、同命運的老人可以聊天,不至於太孤獨。

古時候怎麼沒有養老院?是因為贍養老人是人的天職,現代人已經淡忘了傳統。這些人是否想過——你是這般對待父母,那麼你的兒女將來又將會怎樣地參照行事啊?

「孝」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之一,是儒家提倡,推崇備至,教化民眾、治理國家、安定社會的重要法寶。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經》)而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養,不敬,何以別乎?」這一個敬字,道出了孝更深的內涵。

「百善孝為先。」孝乃德之本,在家唯孝, 在外為忠,對友能親,對眾能仁,對萬物能慈愛。要想教育好子女,首先自己得做個孝順的有德之人,進而對任何人都要善良誠懇。父母的關係融洽、家庭和睦對兒女的一生成長都影響重大。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那些在父母爭吵、打鬥,甚至離異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心理障礙。這樣的孩子缺乏愛心和信心,有的性格孤僻古怪、疑心重;有的放縱、無責任感;有的報復心強、不敢信任任何人。因為他們看到、聽到的不和睦景象,成了他們的心靈創傷並作了言行參照!

為了下一代,願大家都有個和睦家庭。大家在期待夫妻恩愛、幸福美滿的同時首先要使自己保持寬容、溫和、善解人意、誠實不欺的態度。

大家在期待夫妻恩愛、幸福美滿的同時首先要使自己保持寬容、溫和、善解人意、誠實不欺的態度。(Fotolia)
大家在期待夫妻恩愛、幸福美滿的同時首先要使自己保持寬容、溫和、善解人意、誠實不欺的態度。(Fotolia)

古人說:「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父子之間要有恩情,父對子要慈愛,子對父要孝順;夫妻之間應該互相尊重體諒,和睦相處。至於兄弟姊妹之間,當兄姊的應該友愛弟妹,做弟妹也應該恭敬地對待兄姊。

長輩、晚輩之間要有倫理次序,朋友相處也要誠實互信真心地交往。《禮記大學》中寫道:「古之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也就是說,古人認為「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家庭和睦從我們自身修養做起,家庭和睦了,整個社會也就和諧了,天下太平矣。◇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