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招安和征四寇
梁山聚義引起後世無窮爭議。這些爭議主要是對梁山泊的中心人物-宋江的評價。
其一,認為宋江是「替天行道」的「忠義之士」。「替天行道」並非要取天子的地位而代之,而是由於奸臣當道,天子遭受蒙蔽,導致天下大亂,梁山好漢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天子誅除奸佞,恢復朝綱。因此宋江是本著一片忠義之心,矢志報效朝廷,並且還要鎮壓其它不忠於宋廷的造反者,就是「只反貪官,不反皇帝」。這種觀點正反映了「一百二十回本」的精神,因為「一百二十回本」的後半部正是講述梁山好漢如何在奸臣的百般阻撓外,仍然不負朝廷所托,討平邊患和叛匪。是故「一百二十回本」又稱《忠義水滸全傳》。
其二,認為宋江是「賊首」和奸惡之徒。刪節《水滸傳》的清代文人金聖歎是這種觀點的代表。被刪去的後五十回是敘述梁山好漢受招安和報效朝廷,正是顯示宋江「忠義」的情節。因此金聖歎刪去後五十回,除了因為其情節、文字較前七十回拙劣外,其實還有一筆勾銷宋江「忠義」性質的用意。金聖歎還竄改《水滸傳》的內容。雖然他所竄改的並非主要的故事情節,但其用意是要透過某些細節顯出宋江的奸猾,以達到某種「微言大義」的效果。例如他對跟隨晁蓋前往攻打曾頭市的頭領名單作了某些更動,使名單中的頭領盡是當初跟隨晁蓋上山或擁立晁蓋的頭領,以此暗示梁山已分裂為「親晁蓋派」和「親宋江派」。金聖歎塑造了一個架空並篡奪晁蓋領導權的宋江形象。
再有,認為宋江是農民起義軍領袖,因為前七十回的主要情節正是講述梁山好漢(包括宋江)如何被迫上梁山,並反抗官軍,乃至攻州奪府、殺害朝廷命官的活動。著重宋江造反的一面。雖然宋江的受招安意圖在前七十回已略見端倪(注3),但由於「七十回本」是以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為結局,因此造反主題非常突出,而受招安主題則被掩蓋了。
筆者認為,出現上述多種宋江形象,一方面是由於《水滸傳》本來是來自話本和雜劇,而這些話本和雜劇又是集體創作的結果;另一方面亦由於原著中的宋江其實是一個頗為矛盾的人物,他沒有帝王思想,不可能把梁山建設成真正的造反隊伍,但是他的「愚忠」又未令他甘願作一個貼貼服服的順民,否則他便不會在何濤前往捉拿晁蓋之際「擔著血海的干係」向晁蓋通風報信,也不會在成為梁山一員後多次領兵攻打州縣。任何對宋江的簡單化評價,把他定性為忠義之士、奸惡之徒,都會失諸偏頗。其實歷史上很多事件和人物又何嘗不是如此?
單單討論甚麼才是梁山好漢的最佳出路,仍然是充滿矛盾的問題。接受招安似乎不是最佳的出路,因為如《水滸全傳》所描述的,接受招安的大多數梁山好漢最終只是落得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慘結局。唯一能全身而退的方法似乎只有像公孫勝那樣遁跡江湖,或者像李俊那樣遠走他方,另覓乾淨土,可是這樣做似乎埋沒了梁山好漢的一身本事,某些希望有所作為的梁山頭領似乎也不甘心選擇走這條路。
《水滸傳》的上述矛盾為後世續寫或改寫《水滸傳》的作者提供了無窮的發揮空間,因而出現了多種續書或改編的《水滸傳》,這些作品所描繪的宋江形象和安排的梁山結局各有不同。有的把宋江描繪為假忠假義的奸惡之徒,如《蕩寇志》、《新水滸傳》、《殘水滸》;有的則把他描繪為斷送梁山事業的叛徒,如褚同慶的《水滸新傳》。有的把宋江描繪為忠君愛國之士,如《征四寇》(注4)、《水滸中傳》;有的把他描繪為愛國但不一定忠君的人物,如《水滸別傳》或如張恨水的《水滸新傳》。有的則把他描繪為成功的起義領袖,深得眾頭領擁護,如《水泊梁山》,甚至深受百姓愛戴,如《古本水滸傳》。
梁山好漢的結局,有的續書或改編根本不提眾好漢受招安的情節,而是以梁山大聚義結局,如《古本水滸傳》、《水泊梁山》;有的只輕輕帶過梁山受招安便告結束,如《新水滸傳》。有的則詳細描述梁山好漢在受招安問題上分裂為投降派和反投降派,不過即使主題相同,角色安排卻可以迥異,例如褚同慶的《水滸新傳》以宋江為投降派的首領;而《殘水滸》卻以宋江為反投降派的首領,但宋江最後還是為張叔夜所擒 。《蕩寇志》則講述宋江曾試圖向朝廷投降,但終究未能成事,最後以張叔夜討平梁山,殺盡梁山眾頭領結束。有繼續講述梁山好漢在受招安後的發展。最經典的莫如《征四寇》和《水滸中傳》講述梁山好漢討伐其它造反者,最後損兵折將,宋江落得狡兔死,走狗烹的收場。其它亦有受招安情節,並講述參加抗遼或抗金戰爭。其中有講述他們勝利的,如《水滸別傳》;亦有講述他們失敗殉國的,如張恨水的《水滸新傳》。還有一些續書說得更遠,或述梁山餘部或後人起義抗金的事跡,如《水滸後傳》、《水滸別傳》;或述宋江、盧俊義等人轉生為楊麼、王摩,在洞庭湖再度造反,最後為岳飛剿平,如《後水滸傳》。一部《水滸》竟然派生出這麼多續書和改編,其中立場更是截然相反,這種現象在世界文學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3:當宋江向被俘朝廷將領韓滔、呼延灼、關勝等勸降時,便告訴他們落草梁山只是權宜之計,「等朝廷見用,受了招安,那時盡忠報國,未為晚也」。同樣,在宋江攻打華州向太尉宿元景借金鈴吊掛時,對宿元景禮待有加,生怕得罪這位太尉,其目的也是要為他日受招安鋪路。
注4:一般所稱的「征四寇」中的「四寇」,是指梁山歸順朝廷後奉命前往征討的北方外患遼國以及三個造反者-田虎、王慶、方臘。其中征遼的情節是虛構的,田虎、王慶更加史無記載,只有方臘真有其人。不過根據歷史所載,討平方臘的並非宋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