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煞神還是天將,是群盜還是英雄?一百零八位星宿神君,隨一道黑氣自地底湧出,化作金光轉生人間,成為一眾梁山好漢,留下一段赤膽忠魂的傳奇。他們的殺伐行徑教人膽寒心悸,而他們的忠義豪情卻又教人擊節讚歎。

水滸故事,書寫的是人間俗事,依託的卻是天人合一的通神世界。因而,透過一場場交織著拳腳與刀劍的官民正邪之戰,我們似乎能走近它的主旨,那承載著天意與正義的豪俠精神,方不負這部傳世奇書的全稱——《忠義水滸傳》。

詩意寓說忠義文化

梁山好漢的故事,在明朝出現最多的題名是《忠義水滸傳》,而在更早的版本中僅題作《忠義傳》。可知這部文學巨著,本就以忠君報國、懲惡揚善為題旨而創作;增添「水滸」二字,則是遠追周文王忠於天子的典故,喻示那百餘位對抗朝廷的英雄,其真實身份乃是忠臣義士。

「水滸」即指河邊,最早見於《詩經•大雅》的詩歌《緜》:「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這是一首自古公亶父至周文王時期的周人史詩。周祖先率族人在岐山周原開國建基,至文王時,周國雖為殷商的諸侯國,然而地域廣大,強盛無匹,周文王若取天子而代之更是易如反掌。然而他繼承先人事業,恪守臣節,忠心事殷。孔子盛讚:「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矣!」

孔子所言的至德,亦是臣民的忠義之心。周人的忠義,早在其祖先於水滸、岐下建國時便已有之。而以宋江為首的豪傑們,武藝高強、意氣相投,海納百川一般聚義梁山,連朝廷也無法撼動分毫。這番霸業,若說叛君自立未嘗不成,然而宋江一心尋求招安贖罪之道,之後更是傾盡梁山力量護國安民,四處征戰,堅守大宋江山。

從出身來說,梁山英豪或為小吏、商販,只因官場黑暗、世道險惡才不得已落草為寇。儘管身在江湖,經營匪業,他們依然不忘路見不平、仗義相助的俠義信念,於朝綱、法紀之外維繫著人間正道。更何況,他們反惡官而不反帝君,心繫廟堂,成為宋臣後以禦戎平叛為己任,幾度捨生忘死。逼上梁山之路,有太多的無可奈何,而無論他們的身份如何變化,其節不改、正氣長存。

他們一生的事蹟,不正與強周事殷的忠義精神一脈相承嗎?或許「水滸」之題已將「忠義」二字蘊含其中,故後人去蕪存菁,以文王事殷彰顯梁山聚義的道德價值,更為其增添一份歷史的厚重感。

周文王畫像(網路圖片)
周文王畫像(網路圖片)

一部隱形的「石頭記」

一位洪姓太尉,掘開刻有「遇洪而開」的石碑,機緣巧合誤放封印多年的「星宿魔王」,引出宋廷一樁「災異」;一百零八位好漢聚首梁山,引一塊石碑從天而降,鐫刻眾人名號與次序——從此梁山泊忠義堂中,好漢們上應天星,下合人事,上演一代忠義傳奇。

水滸故事,竟與古老的石頭神蹟有著密切淵源。上古時期,先民使用石器作為生活工具。其實用性帶來的便利,使人類長久以來,對石頭懷有親近與感恩之情。而在更久遠的神話中,石頭更是作為一種聖物而存在:

盤古大神開天闢地之後,身體化生萬物,其中精髓變為珠石;天柱絕、天不覆地時,九州大地民不聊生,大地之母女媧冶煉五色石修補蒼天;洪水滔天,一塊能夠隨水而長的「息石息壤」足以填塞汪洋,解救黎民蒼生於危難……

歷經千年,石在中華文化中已發展為匡時救世、重振乾坤的象徵內涵。水滸一書更是「實話石說」,道出星將降世、除暴安良的天機。在那確定梁山好漢次序的石碑上,有八字箴言為證。「替天行道」,道出英雄們一生奉行的準則;「忠義雙全」,更傳達出英雄們行走世間的至善德行。

梁山諸英雄,來自不同階層、地域,彼此經歷各不相同,但他們皆意圖扭轉宋朝官場的奸邪環境,恢復政治清平、百姓安居的王道仁政,並為此百折不撓,不惜以身犯險。共同的心願與訴求讓他們從豪俠成長為義士,並形成固若金石的凝聚力,救國之志與兄弟之誼,被他們演繹得蕩氣迴腸。

隨石而出世,因石而定名,這樣的安排,似乎早已賦予他們磐石般堅毅果敢的性情,以及神石般拯世救民的特殊使命。神石,這條英雄敘事中的暗線,成為梁山好漢精神內核的物化表現。

承天意神明襄助

星將應劫而生,下世為人,既是天意,也代表了鋤強扶弱、懲惡揚善的正義天理。諸英雄生來武藝非凡,或持神力如武松醉酒打虎,魯智深倒拔楊柳;或懷神通如戴宗日行八百里,公孫勝祭風擺陣法。蓋世神功,既來自前世天賦,也是天意使然,保證他們在人間以一當十,完成懲奸除暴的使命。

頤和園長廊彩繪〈魯智深倒拔垂楊柳〉(shizhao/維基百科)
頤和園長廊彩繪〈魯智深倒拔垂楊柳〉(shizhao/維基百科)

不獨身世,英雄們的際遇也隨處可見「天」的影響。魯智深出家遭眾僧阻攔,長老入定得到神啟,知他根基非凡,便順天意堅持為他剃度;而其一生完全印證了兩首佛偈的預示,魯智深也在生命終結時坦然走向圓寂。

即使身處危難,英雄們也能吉人天相,遇難呈祥。首領宋江兩遇九天玄女的事蹟,便是最好的註解。第一次,他在家鄉被追兵圍捕,躲入古廟藏身,追兵數次搜尋,幾乎將他捉拿。結果,不是黑塵迷眼,便是怪風烏雲襲人,追兵以為衝撞了神明,最終落荒而逃。

宋江於睡夢中,魂遊天際,由仙童引路拜見玄女,不僅得知前世因果,並領受偈語與天書三卷。而第二次夢遇,更是在宋江攻遼無計可施時,玄女親授破陣之法,助其克敵。

在宋江的夢境中,玄女曾諄諄告誡,務要「輔國安民,去邪歸正」,此後方可順利重登天界。本就疏財濟貧、古道熱腸的宋江,自此心繫國運安危,時常勸導眾兄弟誠心歸順,實現忠君報國之志。這樣,綠林強盜才得以重返正途,轉世星將更可在百年後升仙歸位。

當眾頭領齊聚梁山時,順天敬神的宋江又大做「羅天大醮」,報答神明庇佑之恩,並超度無辜被害之人。虔敬之心感動天界,引得天眼大開,一塊巨石從天而降,確立梁山好漢立身之本及尊卑次序。眾英雄亦順隨天意,遵循天賜的位次在群體中各司其職。

忠義之人自有神助。在神的指引下,梁山好漢保留了人之初的真性情,將懲惡揚善的正理發揚光大,最終匯聚成一支無堅不摧且神勇無敵的軍隊,實現了「替天行道」的宏願。

縱觀水滸英雄的人生,大多數人過著殺人如麻、快意恩仇的日子,看似瀟灑無羈,實則命運常被「天」的氛圍籠罩,恰恰暗合著名的「天人合一」思想。或許《水滸傳》同其它古典小說一樣,都向後人含蓄述說著中華文明的精髓——神傳文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