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小鼠一直是眾多疾病和藥物研究者首選的研究對象。但是對於這些研究人員來說,他們經常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利用這些實驗室飼養的小鼠得到的實驗結果,如疫苗研究,往往在人體內或其它動物身上產生了非常不同的結果。
在最新發表在著名期刊《細胞》上的一篇文章中,科學家們也許找到了答案。
為了增加實驗的可重複性,實驗室裏飼養的小鼠都是生長在嚴格控制的無菌環境裏。每隻小鼠都有研究人員精心培育和餵養,這樣確保牠們在實驗中具有可預測的性狀和遺傳特徵。這在生物學研究中是一個很大的優勢,但是無菌環境也導致實驗室小鼠和野生小鼠產生了一個很大的不同——體內微生物群。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意識到這些看不見的微生物群實際上在生物體內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為了讓實驗室小鼠成為更加 「真實」的實驗模型,科學家們開始嘗試將野生小鼠的微生物群「引進」到無菌的實驗室小鼠體內。科學家們驚奇的發現,野生小鼠的腸道菌群在小鼠體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護作用。
野生細菌的小鼠表現較強抵抗力
研究人員從馬利蘭州和華盛頓DC附近捕獲了800隻野生小鼠,並且從中挑選出健康的野生小鼠作為腸道細菌的捐獻者。
研究人員將接種野外細菌和原生的實驗室小鼠同時暴露在高濃度流感病毒中,結果92%接種野外細菌的實驗室小鼠存活下來,而其它未接種的小鼠只有17%逃過此劫。
在另一項實驗中,科學家們又把兩種小鼠置於易誘發癌症的環境中,結果又是接種野生細菌的小鼠表示出了較強的抵抗力。
明尼蘇達大學免疫學家David Masopust表示,這一發現可以啟發那些將小鼠作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家們思考如何更「科學的」飼養和維繫實驗室小鼠。但究竟野外細菌是否可以讓實驗室小鼠更好地模擬人體複雜的疾病情況和免疫系統,還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