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市徽上,有一匹母狼威嚴站立,兩名嬰兒蹲坐其下方吮吸著牠的乳汁;在羅馬城內也可見多座母狼哺育一對嬰兒的雕塑(見下圖)。那麼,就讓我們的羅馬之行,從母狼與嬰兒的故事開始吧。

羅馬的建城

傳說,拉丁姆地區亞兒巴龍加城的國王努米托被其弟阿穆略篡奪了王位。阿穆略殺了努米托的兒子們,只留下其女兒西維亞,並將她作為貞女塔的女祭司囚於孤塔之中,終身不得婚配。然而,戰神瑪律斯來到塔中,和西維亞相愛並生下雙胞胎兒子羅穆盧斯與瑞摩斯。

阿穆略得知後暴怒,命人將剛剛出生的孿生兄弟投入台伯河中。瑪律斯設法救走了西維亞,但河中的雙嬰卻被衝到岸邊,所幸被一匹母狼用乳汁養活。後來,一位善良的牧人收養了他們。兄弟倆長大後殺死了阿穆略,努米托重登王位。

母狼餵養羅穆盧斯和瑞摩斯,羅馬市內有多座類似的塑像。(維基百科)
母狼餵養羅穆盧斯和瑞摩斯,羅馬市內有多座類似的塑像。(維基百科)

弟兄二人想建一座新城,就來到了台伯河畔母狼餵養他們的地方。但隨後二人卻發生了爭執,哥哥羅穆盧斯最終殺死了弟弟瑞摩斯,成為新城市的第一任國王,並以自己的名字將這座城市命名為「羅馬」。因羅馬是建造在台伯河岸邊七座美麗的山丘上,故又名曰「七丘之城」。多數史學家都相信建城的日子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這一天也就成為羅馬的建城紀念日。

羅馬的歷史從羅馬王政時代開始(公元前753年至前509年)、後又發展成為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年至前27年)和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的首都。早在公元前1世紀,作為強大的羅馬帝國的中心,羅馬城人口就達到了1百萬,擁有整套有效的給水和排水系統、完整的城市道路網和高效的城市消防系統。

兩千多年來幾經興衰的羅馬城,因保存大量古蹟而被譽為「永恆之城」。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古羅馬廣場

古羅馬廣場(Forum Romanum)建於公元前7世紀,曾是古羅馬城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生活的中心,是世界最古老的一座議事廣場。這裏曾經矗立著無數雄偉的宮殿和建築群,但在公元4世紀後走向沒落、甚至於淪為牧場,其大量石料被盜竊用以修建新的建築。文藝復興時期,古羅馬廣場再次成為藝術家和建築師們矚目的對象。從18世紀起,人們開始系統地挖掘廣場遺址直至今日。雖然滿目皆是殘垣斷壁,但置身於兀立著的巨大石柱邊放眼望去,依舊不難想像當年古羅馬帝國的輝煌與強盛,更難掩心中的萬分感慨。

古羅馬鬥獸場

古羅馬鬥獸場(Colosseo,也稱競技場)。(Fotolia)
古羅馬鬥獸場(Colosseo,也稱競技場)。(Fotolia)

古羅馬鬥獸場(Colosseo,也稱競技場)位於羅馬市中心,建於公元72年至82年間,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也是古羅馬帝國標誌性建築,最多可容納5萬人。鬥獸場是古羅馬舉行人獸角鬥的地方,參加的角鬥士要與一頭野獸搏鬥直至一方死亡,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鬥。如此滅絕人性的活動在523年才被禁止。

古羅馬鬥獸場也是另一段殘忍歷史的見證。羅馬皇帝尼祿(Nero,約37-68AD)在位時對基督徒極盡殘暴。按當時羅馬史學家塔西圖(Tacitus,約56-120AD)的記述,公元64年7月19日,羅馬城發生大火,大火從鬥獸場燒起並持續了六天,把羅馬城的十四個區燒燬了十個。羅馬居民普遍相信是尼祿縱火,但尼祿卻嫁禍於基督徒、宣稱基督徒縱火並用極盡殘忍的方法懲治他們。在競技場內,基督徒們被迫穿上獸皮,然後被放出的獵犬活生生地撕裂咬死﹔其餘的則在尼祿的命令下、被與乾草捆在一起製成火把,排列在花園中,在入夜時點燃以照亮皇帝的遊園會。

公元217年,鬥獸場遭雷擊引起大火,部份被毀壞;442年和508年的兩次地震嚴重損壞了鬥獸場的結構。1749年,羅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難為由宣佈其為聖地,此後才開始對其進行保護。

君士坦丁凱旋門

君士坦丁凱旋門。(維基百科)
君士坦丁凱旋門。(維基百科)

在鬥獸場的西側,矗立著建於公元312年的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這是為紀念君士坦丁一世在米爾維安大橋戰役中徹底戰勝強敵馬克森提而建。凱旋門高21米、寬25.7米、縱深7.4米,擁有3個拱門。

君士坦丁凱旋門上保存有羅馬帝國各個重要時期的浮雕,多半來自歷代皇帝的建築,因此這座凱旋門又是一部生動的羅馬雕刻史。其頂端的八塊浮雕最為著名,是從馬克奧爾略皇帝紀念碑上拆卸而來。古羅馬時代共有21座凱旋門,而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現存的3座凱旋門中年代最晚的一座。拿破崙當年來到羅馬,對這座凱旋門大為讚賞,並以此為藍本打造了巴黎凱旋門。

萬神殿

萬神殿(Pantheon)。(維基百科)
萬神殿(Pantheon)。(維基百科)

萬神殿(Pantheon)最初的建造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其主體呈圓形,穹頂直徑達43.3米,穹頂的最高點也是43.3米高。頂部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是殿內唯一的採光點,站在殿中,光線從頂部傾瀉而下,令人頓感神聖莊嚴。萬神殿圓形主體的前方有一個寬34米、深15.5米的柱廊,16根高達12.5米的柱子威嚴矗立,每根都是用整塊花崗石製成。這種圓廳加柱廊的設計,後被應用於許多著名的建築物,如北京清華大學的清華大禮堂。萬神殿是古羅馬建築藝術的結晶,對西方建築史的影響舉足輕重。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帝國,羅馬帝國留給羅馬城的,遠遠不止這幾處名勝古蹟。從踏入羅馬城的那一刻起,就彷彿置身於一座巨型的露天歷史博物館。無論是在廢墟上踱步沉思、在神殿內敬畏那份莊嚴、亦或是在凱旋門前流連感嘆,都無疑是在進行一場穿越千年的時光旅行。而這場旅行所展現給人們的,不僅有著滄桑歷史之無常變遷,更有著世間萬事之過眼雲煙。◇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