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團體昨日公佈香港教育藍圖研究,指本港有6大教育問題,包括「過度教育」、幼稚園教師嚴重流失,家長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等。研究團體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引入幼師薪級表,提高職業教育質素等。
冠域商業經濟研究中心公佈《香港教育藍圖研究2017》,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表示,香港不少家長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但有關想法錯誤,欠缺數據支持,多個國家研究更顯示,較遲入學的學生的學術表現比早入學好。其中德國研究指,7歲才入學的學生,公開試的成績及接受教育程度,均高於6歲入學的學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ames Heckman的研究亦發現,年齡較大的學生較成熟,學習成績表現也佔優。研究認為,關鍵是小朋友在學習準備及軟技能掌握等方面都較好,有助日後個人成長,而非父母為了子女能入名校而讓他們瘋狂學習。
勞工市場「過度教育」
本港學生學業壓力大,近年接連有學生輕生,報告認為反映部份香港學生未能適當處理情緒和壓力。報告引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一名教授的研究,指學生社交和情緒能力與學業成績直接掛鉤,學生有良好的社交及情緒技能,可令他們的學術成績得到持續改善。建議教育局應讓小學生學習《社交和情緒學習》,協助學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人際關係技巧。
報告又指,現時勞動市場出現「過度教育」的情況,大學生供過於求,市場出現明顯學歷錯配,大學生畢業生薪酬與學歷也不成正比。他認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加撥款資助學生修讀自資課程,沒有太大效力。建議政府應改革本地職業教育模式,中五時設校內離校試,讓部份學生可選讀3年制的職業教育及訓練課程,學習實用性較高的專門技術,解決本地勞工學歷錯配的問題。可參考瑞士雙軌制和實地學習的職業教育,改變現時香港社會視職訓為「次等教育」的觀念。又強調課程需由政府、業界及教育界合作。
倡取消通識為必修科
報告指,現時通識科考核方法側重議論文寫作,對於能力稍遜的學生或造成負擔。學生亦要花大量時間完成校本評核。建議教育局應考慮調減通識教育科上堂時數,和改變現時校內評核方式,甚至取消通識科為必修科,改為選修科。
關焯照又建議,為幼稚園教師引入薪級表,與小學教師薪級表掛勾,如將學位幼師的入職薪級設在第11或12點(約2.25萬或約2.4萬元),以增加人才和教育質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