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吳承恩在書中描繪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種種磨難,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性格鮮明,栩栩如生。書中有多處涉及中醫中藥,從這個角度上看,中醫不僅僅是用來治病的,它已深深地根置於中國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精髓。 

《西遊記》第六十八回「朱紫國唐僧論前世,孫行者施為三折肱」中有一段孫悟空診脈的故事。孫行者為朱紫國王治病,說道:「醫門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轉旋。望聞問切四般事,缺一之時不備全:第一望他神氣色,潤枯肥瘦起和眠。第二聞聲清與濁,聽他真語及狂言。三問病原經幾日,如何飲食怎生便。四才切脈明經絡,浮沉表裏是何般。我不望聞並問切,今生莫想得安然。」孫行者談到了望聞問切、陰陽表裏、虛實沉浮是診斷的精要,只有這樣,才能對症施治。 

書中最精彩的一段是孫悟空給朱紫國王懸絲診脈,書中描述:行者將三條金線與宦官,吩咐將線的一頭繫在國王左手腕下,按寸關尺三部上,一頭理出窗外。行者接了線頭,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著食指,看了寸脈;次將中指按大指,看了關脈;又將大指托定無名指,看了尺脈;調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氣五鬱、七表八裏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虛實之端;又教解下左手,依前繫在右手腕下部位。行者即以左手指,一一從頭診視畢,卻將身抖了一抖,把金線收上身來,厲聲高呼道:「陛下左手寸脈強而緊,關脈澀而緩,尺脈芤且沉;右手寸脈浮而滑,關脈遲而結,尺脈數而牢。夫左寸強而緊者,中虛心痛也;關澀而緩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帶血也。右手寸脈浮而滑者,內結經閉也;關遲而結者,宿食留飲也;尺數而牢者,煩滿虛寒相持也。診此貴恙是一個驚恐憂思,號為雙鳥失群之證。」這一大段描寫,精彩地把中醫學切脈之精要、症狀、主何臟腑疾病說得在情在理。 

在行者給國王製藥用大黃和巴豆時,沙和尚道:「大黃味苦,性寒無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奪諸鬱而無壅滯,定禍亂而致太平,名之曰將軍。此行藥耳,但恐久病虛弱,不可用此。 」行者回沙和尚道:「賢弟不知,此藥利痰順氣,盪肚中凝滯之寒熱。 」

豬八戒對巴豆也有妙說:「巴豆味辛,性熱,有毒,削堅積,盪滌腑之沉寒,通閉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斬關奪門之將,不可輕用。」行者的回答是:「賢弟,你也不知,此藥破結宣腸,能理心膨水脹。 」

同是巴豆和大黃的藥用功效,孫行者卻能看到豬八戒和沙和尚意識不到的一面,從而對症下藥,治好了朱紫國王的病。 

在《西遊記》中,一些詩中巧妙地採用了中藥名。如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傍門見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感懷取經的歷程的詩。其詩曰: 

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稜子,途中催趲馬兜鈴。

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 

詩中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稜子、馬兜鈴、荊芥、伏苓、防己、竹瀝、茴香等九味中藥。這些藥名生動地描述了《西遊記》的情節,藉中藥名稱和全詩渾然一體,巧妙地緊扣小說的主要情節,令人歎為觀止。 

在第二十八回裏,有一首《西江月》的詞,描寫孫悟空與進犯花果山殘殺眾猴兒的獵戶,進行戰鬥的情景: 

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

人參官桂嶺前忙,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難歸故里,檳榔怎得還鄉?

屍骸輕粉臥山場,紅娘子家中盼望。

這裏用了烏頭、海馬、人參、官桂、朱砂、附子、檳榔、輕粉、紅娘子九個中藥名,生動地描寫了當時激烈拚殺的戰鬥場面。

~載自【正見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