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香港的中國大型國企紛紛重新起草章程,建立以前只在集團層面存在的黨委,引發投資者對中共國企治理的擔憂。專家認為,中共原本有一層紗布罩在上面,現在把紗布揭掉了而已。

據《金融時報》及《華爾街日報》報道,2016年以來,至少有32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國企增設了黨委,包括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4大銀行,以及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國石化和中國中鐵等。這些企業合計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幾乎相當於香港股市總市值的三分之一。

這些國企修改後的章程強調黨組織在公司內部發揮「核心作用」,並授權黨委在營運、人事,及發展策略多方面,向上市公司董事會「提供意見」。

以海通證券修訂後的公司章程為例,列明董事會決策公司重大事項,應先聽取公司「黨組織」的意見,董事根據「黨組織」意見才作出決定。

工商銀行6月底通過的修訂後的章程,其中包含這樣的條款:「黨委設書記1名,副書記2名,其他黨委成員若干名。董事長、黨委書記由一人擔任。」

業界擔憂

《金融時報》報道稱,在大多數西方高管和分析師來看,黨在國有企業內地位提高會破壞公司董事會的權威性,對國有企業改革而言是一個壞消息。

《華爾街日報》也報道認為,由於上述公司發行的股票和債券是國際投資者廣泛使用的某些基準指數的重要組成部份,比如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一些基金經理已經對這一情況感到擔憂。

前香港交易所董事魏大衛(David Webb)對此發出猛烈批評,「正式確立共產黨在國企中的角色為這些企業遵守黨的指示提供了藉口,降低了公司優先考慮股東利益的可能性,暴露了中共深化改革的虛偽」。

首域投資(香港)有限公司亞洲固定收益業務主管Jamie Grant表示,他所在的公司注意到今年夏天這些調整已經悄然開始實施。他認為,這些變化可能是中共去槓桿措施的一部份。

專家:中共掌控從暗到明

事實上,中共黨委進入香港金融界並非當今才出現。據美國之音引述旅美政治經濟學者程曉農的話說,中共的國有企業中一直就有黨委,從來沒有間斷過。

程曉農表示,90年代中後期,中共開始想加入世貿擴大出口,那時為了迎合西方做了一些表面上的調整,假裝認同普世價值。但在2001年中共加入世貿組織後沒多久,共產黨的控制正式被引入私營部門。自那時起,員工中至少有三名中共黨員的私營公司必須成立黨支部。2006年前後,以沃爾瑪為代表的在華外企也進入「黨支部」時代。

「共產黨原本有一層紗布罩在上面,現在把紗布揭掉了而已,」程曉農認為,設不設黨委對於這些進入香港的紅色資本沒有本質上的影響,「因為投資者認的是錢,而不是黨政」。

香港時評人練乙錚也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現代中國經濟是黨-企業聯合集團式的經濟,」「它的構造本身,就是為服務於中共經濟與政治的意志和利益而設計的。」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