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支付寶、微信支付日益普及,人人一部手機,要吃飯購物,「嘟」一聲就搞掂完成交易。不過,中共央行一紙公文,將被中國大陸幾大富豪壟斷的電子支付行業,來個翻天覆地變化。

業界分析,當局擔心電子支付成為洗錢走資的漏洞,更成為影子銀行,醞釀金融風險,故將強制性監管。

8月4日央行發佈,所有非銀行支付業務於明年6月30日前,要統一遷移至央行旗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台」(下稱「網聯」平台)處理。同時,各銀行和支付機構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台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

新條例主要是針對支付寶、財付通等非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換句話說,上述支付機構由直接與各家銀行對接,變成通過網聯與各家銀行對接。

攤薄支付寶微信支付市場

支付寶和財付通是目前在移動支付領域所佔市場規模最大的兩大巨頭,市場份額不相上下,合計超過80%。

但網聯設立後,央行下屬及相關的7家股東共計佔股37%,騰訊旗下財付通支付和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佔比均為9.61%,京東旗下網銀在線佔4.71%緊隨其後。其餘股份由35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持有,比例不等。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網聯平台投入運作,過去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銀行,依賴備用金利差的盈利模式將告終。網民紛紛形容:「支付寶被收編」等,首富利潤大減。

憂洗錢走資 央行併入監管

事實上,大陸三方支付市場業務發展迅速,它們均能繞開銀聯,形成直連銀行的現有模式,令中共政府難以監管。

去年第三方支付平台一共處理1,855億筆交易,金額達到近120萬億元人民幣。而且使用範圍已不只局限於小額日常消費,就連買樓都可以電子支付。

比如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早在3年前便推出微信買樓試點服務,並於今年登陸美國,擬在當地實現微信支付買樓。彭博社亦有報道提及,有中國買家在中國境內通過刷信用卡或是支付寶付款的方式,買入碧桂園發展的馬來西亞樓盤;澳洲傳媒亦報道,阿里巴巴考慮透過支付寶幫助中國買家於澳洲買樓。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指,第三方支付因為監管漏洞,近期成當局打壓目標。因為相關工具不只用於支付,亦可融資借貸或者購買金融產品,成為洗錢走資的漏洞。「當局可能為了防止外匯儲備流失,而加緊金融監管。」

旅美經濟學家何清漣在社交平台發文稱,這是清理影子銀行系統的舉措,目標在全國那近30家由國企及民企資本大鱷控制的金融平台,這些金融平台幾乎拿到整套金融業務全牌照,業務流量太大,出了不少問題。

不過,她認為這不是針對普通消費者措施,影響不是很大。

銀聯壟斷局面或將結束

「網聯」成立前,央行十多年前已批准成立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銀聯」),其為股份制金融服務機構。

「網聯」平台啟動後,意味著最近受到監管的第三方支付不再只能依靠銀聯清算,「網聯」和銀聯同時具備清算功能。

銀聯長期的壟斷行為一直受到業界質疑,同時也被指在澳門賭場、珠寶店、香港人壽保險等範疇存在洗錢嫌疑。而銀聯卡成立之初的主要投資方之一被起底包括中國人壽,投資主導者是時任投資管理部總經理的中共江澤民派系常委劉雲山之子劉樂飛。

國家外匯管理局(簡稱外管局)早前宣佈,金額達1,000元人民幣之個人簽賬消費的交易須上報。此前,當局相繼叫停了銀聯卡的境外購買保險業務;停用並移走了澳門賭場內所有銀聯終端機;禁止銀聯卡進行境外房地產或投資類交易等。 

為了打擊洗黑錢和走資活動,香港金管局上周向香港銀行發出通知,收集今年上半年大陸銀聯卡在香港的提款數據,同時要求銀行界須於本周內匯報。

VISA MasterCard或進大陸

除了非銀行線上支付清算業務之外,銀行卡清算業務也出現重大變化。

國際發卡機構VISA已確認,計劃在中國境內設立銀行卡清算機構,並已經向央行遞交申請。此外,萬事達(MasterCard)、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等國際發卡機構也表示在中國境內設立銀行卡清算機構的意向。這意味著國際發卡機構不僅能發行信用卡,還將以清算業務涉足銀行卡業務。

在此之前,當局分別在2015年4月和2016年12月份,准許外資機構進入中國經營銀行卡清算業務,以及停止發行新的銀聯雙標信用卡。

據悉,除在境內,境外支持銀聯ATM超過130萬台,分佈在160個國家和地區,可用銀聯卡支付的實體商戶和網絡商戶數以千萬。

但隨萬事達、VISA等表明將設立銀行卡清算機構意願之後,銀聯卡獨大的模式將被打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