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捷〈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賞析】

被劉熙載稱之為「長短句之長城」的宋朝末年四大家之一的蔣捷,由於親歷了家國破敗的痛楚,其詞多抒寫對故國的思念、對身世的滄桑感觸,而風格也以悲慨清峻、肅寥疏爽為主。其晚年國破家亡的沉重失落感與堅守節操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他後期詞作特具的基調。

〈虞美人‧聽雨〉這闋詞,就是在這種基調的縈繞之下,運用時空轉換的藝術手法來概括自己人生道路的名篇!

這首詞的上片第一、二句,通過時間——少年、地點——歌樓、情景——紅燭昏羅帳,展示了一幅溫軟、香艷的冶遊風流圖。其意境是溫馨而歡怡的。此時的聽雨,是一件(常人的)賞心樂事,留給作者的是無盡的回味。當然,其中也蘊蓄著「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感嘆。

第三、四句,通過時間——壯年、地點——客舟、情景——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展示了一幅淒風苦雨的秋行奔波圖。這裏,江闊,雲低,斷雁,西風四種意象,構成了一幅肅殺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之下,用「客舟」加以貫穿,一個懷才不遇之人,千里勞頓的悲涼心境,得到了充份的顯現。聽雨不再是一件賞心樂事,伴著淒涼的濤聲、風聲、雁聲,只能給詞人平添新的旅愁。其感情的凝重,又較之「少年」時而有所加深,可謂:壯年已識愁滋味!

詞的下片,前兩句,又通過時間——而今,地點——僧廬,情景——鬢已星星也,展示了一幅寂寥孤獨的僧廬隱逸圖。國破家亡,愁緒滿懷,聽雨已成了令人柔腸欲斷的事。再用不著多說甚麼,業未竟,鬢已秋,「而今識盡愁滋味」,一切都在不言中。後三句,在前面兩句敘寫的基礎上,直抒胸臆。隱逸僧廬,少年的風流無慮、壯年的奔波哀苦、晚年的孤寂淒清,一齊湧上心頭,拂不走,抹不去。透過這幾句,把自己一生難言的隱憂,以及對人生的感慨,完全傾訴出來了,「無情」的既是時間,也是命運;想聽任、想忘懷卻又不能。滿腔的苦辣酸澀,盡蘊其中!

數十年的時間,千萬里的空間,被詞人壓縮在寥寥數十字之中。而社會從相對安定,到動盪離亂、劫後荒涼的演變過程,也被壓縮在少年的浪漫生涯、壯年的流離哀愁、晚年的悲苦淒涼這三幅畫中。我們不能不驚歎詞人卓絕的藝術概括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