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發現,受訪高小學生一星期花平均8小時打機,有四分一學童接觸有暴力成份的電子遊戲。研究團隊估計,約有一成學童有打機成癮風險,或可能已打機成癮,男生情況比女生嚴重。呼籲家長學習指導及關懷孩子,以更有效地處理孩子打機的問題。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轄下的「社會及健康心理學實驗室」今年3月至5月進行「香港高小學生打機習慣調查」,以問卷形式調查了2,006名小四至小六學生,了解他們的打機習慣,包括透過電腦、手提電話及遊戲機的電子遊戲,但不包括上網瀏覽資訊。
學童打機成癮情況普遍
研究發現,受訪學童平均一星期有3.6天會打機,打機時間平均8小時。當中男生一星期平均花11小時打機,其中有13.9%男生一星期更平均花超過21小時打機,即平均每天3小時以上。
研究團隊引用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五版》,「打機成癮」是指一個人持續不能控制自己的打機行為,以致損害日常生活。初步估計,有9.8%學童有打機成癮風險,或可能已打機成癮。男生當中,有成癮風險或可能已成癮的更高達14%。
60.3%受訪學童連自己也感到花在打機的時間過多,其它最常見的「打機成癮」特徵還包括,玩完電子遊戲後,想繼續再玩(55.2%),及即使不在玩電子遊戲的時候,也會想著玩電子遊戲(34.6%)。
過往的研究發現,暴力遊戲有機會影響學童的性情,使他們變得暴躁,或對暴力感麻木,因而變得認同暴力。是次調查發現,24.8%的學童表示,他們玩的電子遊戲經常甚至多數時間含有暴力畫面。男生多數時間或經常接觸暴力電子遊戲的更高達42.4%,女生則有7.5%。調查又發現,較常接觸暴力遊戲的學童,成癮程度也較嚴重,但兩者之間的深入關係,仍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
研究團隊表示,打機成癮已引起醫學界關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正研究把「打機成癮」正式列為心理疾病,是繼「賭博失調後,第二個可能會被醫學界納入行為失調的成癮疾病。
良好家庭關係 助預防打機成癮
負責今次研究的鄭思雅教授認為,香港學童沉迷打機的情況令人憂慮,學童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或受影響。呼籲社會採取預防措施,減低孩子患上打機成癮的風險。
有研究指,對自身感到缺失的小童(如缺乏自信)較易沉迷打機,如能提升小童的自我價值及幸福感,能減少他們到遊戲世界逃避的誘因。研究團隊2015至2017年間,在全港多間小學推行「愛.關機」小學生打機成癮預防計劃,透過短期課程協助家長培養與子女的親密關係,為子女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以處理子女打機的問題。超過九成參與課程的家長表示,課程有助增強與子女溝通的技巧,同時可減少子女打機的時間和預防他們打機成癮。
除了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研究團隊還建議家長與子女一起協定打機時間,和協助子女發展多元興趣,減少對電子遊戲的依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