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世界,影響幾乎每個人,下一個顛覆人類生活的新技術極有可能是自駕汽車技術。雖然該技術現在還沒有達到實用階段,自駕汽車看起來已然風起雲湧,大有即將成勢的趨勢。

nuTonomy自駕車 獲准在波士頓實測

美國新創公司nuTonomy與波士頓市和麻州政府簽約,開始在波士頓道路上測試無人駕駛的自駕電動車。該公司已經在Raymond L. Flynn海洋公園完成了大約230哩的試駕,沒有發生事故。

除了讓自駕系統在4種氣候下試行之外,nuTonomy盼藉此提高軟件辨識訊號和各種路況的能力,同時提升包含行人、單車、電單車在內錯綜複雜的都市駕駛經驗。

nuTonomy期盼打造完全自駕的車隊服務,擬於2018年在新加坡提供全自駕的的士車隊,趕在其它汽車大廠之前將自駕車投入使用。

公司共同創辦人是艾尼瑪(Karl Iagnemma)與法佐立(Emilio Frazzoli),來自於麻省理工學院(MIT)。特斯拉(Tesla)半自駕系統Autopilot負責人的安德森(Sterling Anderson)也來自艾尼瑪的MIT實驗室。

蘋果搶灘自駕車 獲准加州上路測試

路透報道,蘋果從未公開承認正在打造電動車,但該公司近年來聘用了數十名或甚至上百名汽車專家,近日加州核准蘋果上路測試,讓外界窺見蘋果計劃的一角。不過曾任福特及佳士拿副總裁的希歐多爾說,這並不表示蘋果正在製造汽車,也許是正在打造與自駕技術有關的軟件或硬體。

彭博資訊先前報道,蘋果幾年前取消製造自駕車計劃並專注於自駕軟件的研發。此次測試被批准,意味蘋果對於自駕車市場的態度極其認真,而該領域技術有可能顛覆整個汽車產業和交通運輸方式。

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表示,到下一個10年,美國共用自駕車的行駛里程,將佔全國所有車輛行駛里程的四分之一。顯然蘋果想分一杯羹,但這個市場競爭激烈:除蘋果之外,另外還有29家公司已取得在加州測試自駕車的許可。

根據現有自駕車公路測試管理制度,蘋果測試的自駕車將有專人在車上監督測試。據了解,谷歌旗下的自駕車公司Waymo和優步的自駕車測試中,也有專人在車上監督測試。

谷歌新型自駕小型貨車也上路

谷歌無人駕駛車已經獲得牌照,可以行駛在公路上。(曹景哲/大紀元)
谷歌無人駕駛車已經獲得牌照,可以行駛在公路上。(曹景哲/大紀元)

谷歌公司和汽車製造公司菲亞特-佳士拿合作,推出第一批自動駕駛Pacificas汽車。谷歌表示,這次推出的Pacificas使用的所有自動駕駛技術都是自己開發的。這意味著谷歌公司正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所需要的相機、感測器和地圖技術,而不是像過去那樣購買現成的部件。

這樣做,不但可以對技術有更大的可控性,而且也能大大降低自動駕駛汽車的生產成本。

在年初底特律汽車展的新聞發佈會上,Waymo公司的首席執行官John Krafcik表示,雖然公司具備所有自動駕駛汽車技術,但Waymo沒有興趣成為像3M那樣的汽車配件供應商。相反,它的重點是與原始設備製造商(汽車製造商),如佳士拿和本田合作購買車隊或改裝成能自動駕駛的車輛。

Krafcik還表示,Waymo正在關注一些產品,包括乘車、物流、個人交通和最後一哩的解決方案。這似乎印證了外界有關Waymo和佳士拿將開發出自主的共乘服務,成為Uber和Lyft競爭對手的傳言。

特斯拉九月將再推自動駕駛新車

特斯拉Model S是最讓車主滿意的汽車之一。(AFP PHOTO / ERIC PIERMONT)
特斯拉Model S是最讓車主滿意的汽車之一。(AFP PHOTO / ERIC PIERMONT)

美聯社報道,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Elon Musk)表示,該公司計劃在9月份推出電動農夫車。電動農夫車將配備和特斯拉的客用汽車一樣的自動駕駛系統。

馬斯克宣稱,特斯拉農夫車將可以大幅減少運載貨物的成本,而且增加安全性和駕駛的娛樂性。公司還計劃在18至24個月內推出農夫車。

目前,特斯拉汽車已經推出了客用汽車如Model S和Model X休旅車。 其低成本的3型電動汽車將在今年年底前推出。

自駕車最大挑戰是司機駕駛行為

大規模不同路況的上路測試會給自駕車積累不少經驗。再過幾年,電子操控的自駕車可望與人工駕駛的汽車共同上路。但對於研發人員而言,自駕車技術最大的障礙在於人類駕駛行為,因為人類經常不遵守交通規則。

美聯社報道,自駕車的速限可經由程式設定加以控制,保證在限速範圍內駕駛,但人類司機卻常超速10至15哩。自駕車不會跨越雙黃線,但人類卻經常這麼做。

此外,對於當地各種奇怪的交通習慣,人類適應能力比自駕車強上許多。

比如,在洛杉磯,有戲稱為「加州停車」的開車習慣,如果沒有穿行車輛,在有停車牌的交通路口,司機可以不用停車,這在其它地方可不行;在賓夕法尼亞州西南部,有所謂的「匹茲堡左轉」習慣,當交通燈變綠時,不是直行車輛先行,而是讓一輛迎面而來的左轉車先走;波士頓也有類似開車習慣。

主導自駕車研究的卡內基美隆大學電腦工程學系教授拉庫瑪(Raj Rajkumar)表示:「類似的事不勝枚舉,我們人類知道何時該變通、何時可以違規。」

在未來3至5年,自駕車在部份地區或許可以開始載客或運貨,但專家表示,想看到自駕車與人駕駛汽車在道路上共行,可能還得等上好幾年,原因是程式設計師必須讓自駕車了解人類行為與當地交通特色,這意味著車子必須承載大量資料並具備龐大運算能力,目前由於成本過高仍不可行。

杜克大學Humans and Autonomy實驗室主任康明斯(Missy Cummings)說:「無人駕駛汽車是以規則為基礎的,他們不了解社會習慣。」

全球範圍內的駕駛習慣和道路狀況差異很大。歐洲城市狹窄,車道擁擠;北京交通壅堵,常常呈無政府狀態;印度的首都新德里,豪華轎車不得不與單車、滑板車、卡車,甚至牛或大象分享街道。

人類的開車行為更是險象環生。例如,在高速公路上隨意換道、在迎面而來的車輛前左轉、不顧車道標記毫不猶豫地從一個車道轉到另一個車道。

日前已經發生了幾宗與自駕車相關的零星交通事故。人類駕駛的汽車闖進特斯拉(Tesla)等自駕車的車道,因為司機們覺得,具備緊急自動煞車的自駕車必定會停車。

豐田汽車(Toyota)自駕車部門發言人漢森(John Hanson)表示:「我們無法對人類的愚蠢行為進行程式設計,若有人想玩弄科技,我們沒有辦法。」

英特爾(Intel)自動駕駛部門副總裁溫特爾(Kathy Winter)預估,自駕車1小時車程蒐集、處理與分析的資料高達4兆位元組,相當於儲存逾120萬張照片或2,000小時的電影。LMC汽車諮詢公司指出,如此龐大的運算能力得花費逾10萬美元,但隨著自駕車數量提升,未來價格可望降低。

將來,自駕車會具備更高智慧。它們將在有保證的情況下穿過雙黃線,或者加快發現進入高速公路的交通間隔。最終會有車對車通信,以避免碰撞。

不過,有些懷疑論者說電腦汽車永遠不會像人類一樣思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