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誇耀的文化遺產。和服除了保暖、護體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豔麗、圖案典雅、式樣美觀,腰部還配有漂亮醒目的寬幅帶子。即使是最為簡便質樸的夏裝浴衣,都會讓女性變得亭亭玉立,貌美如花,人入衣中,渾然一體,自然成就「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意境,恍若人入畫中,或千嬌百媚或溫柔優雅,引得眾多的外國女子躍躍欲試。因此近年京都的街頭,出現了許多三五成群、身穿和服的遊客閒逛京都的獨特風景。

和服也叫吳服 源自隋唐漢服

和服也被叫做「吳服」,一度是指高級的禮服,寓意來自古代中國吳地的漢服,現在則與和服同義。日本在奈良時代派遣使節團來到中國,獲贈大量朝服。這批服飾光彩奪目,當時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羨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舉國上下改穿仿唐服裝。

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屬於「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叫作「和服」,到了現代,和服也叫做「著物」。經過千年的改良形成了現在的和服。和服的圖案色彩,揉進了大自然的意象,許多和服打開後甚至呈現一幅完整精美的「繪畫」,展現出日本民族崇尚自然美景的文化內涵。

「唐衣」和「十二單」

從應神天皇的時代起,日本與中國交往密切,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裝,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到了奈良時代,模仿唐朝的服裝和穿戴方式成為時尚。隨著時間推移,更具個性和魅力的服裝時代來臨了。這就是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也是日本的「國風時代」,她是在全盤消化唐的文化後,登上了歷史舞台。此時的服裝也漸漸擺脫外來的影響,發展出日本獨有的奢美與精緻的特色。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聽過「唐衣」和「十二單」。唐衣是盛裝(禮服)的一種,以紫、緋為貴,金碧輝煌,美麗異常。十二單實際是一種穿著方式,她並不是十二層單衣,而是在單衣上疊十二層被稱為褂的服裝,褂輕薄透明,多層疊起時仍然能隱約看見單衣或表著的顏色,倍添朦朧恍惚的美感。從這裏也可略窺日本人的審美觀,既喜歡朦朧的美,又喜歡真實細緻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日本歷史上曾定桔黃色、深紅色、青色、深紫色分別為皇太子、太上皇、天皇和親王的禮服用色,限制他人使用。尤其深紅色和深紫色,更不准皇室以外的人使用,這種規定一直持續到1945年。

到了14世紀的室町時代,按照日本的傳統習慣和審美情趣,帶有隋唐服裝特色的服裝逐漸演變並最終定型,在其後600多年中再沒有較大的變動。

至於腰包則是日本婦女受到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繫腰帶的影響,而創造出來的,開始腰包在前面,後來移到了後面。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維新之後,上層社會中的男士開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稱的「洋服」。

1923 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由於當時的婦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動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殘傷。此後,日本婦女才逐漸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裝。不過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愛,無論是在節日慶典、畢業典禮、婚禮、葬禮或是在慶祝兒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場合之上,隨處可見身著傳統和服的人們。

身穿和服優雅姿容遊京都

許多到京都的遊客身穿和服時,都會吃驚地表示:覺得自己神奇般的變得很優雅,跟平常的自己不一樣,原本瀟灑、豪邁的個性,都會不自覺地變得很溫柔很有女性的魅力。

穿和服,重視的細節眾多,根據場合、身份以及婚否的區別,花色式樣各有不同。比如,出席重要場合或是已婚婦女,腰帶後方綁的是太鼓結;未婚女性則是蝴蝶結居多,袖子為振袖。 不過對外國人而言,最簡便的就是選擇一種不分年齡婚否、沒有任何限制,適合各種場合的叫做「訪問著」的和服,這種和服,不僅自由,而且保留了和服正裝的傳統韻味,藝術性極高。當然更多的遊客傾向價格便宜、穿著簡單、情趣盎然的夏裝簡易和服——「浴衣」。

喜愛東洋文化的朋友,可以趁著來京都旅遊的機會,親身體驗身著和服的京都一日遊,為自己留下優雅如畫的倩影。◇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