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些家長,真可惜!可笑!可憐!可恨!可恥!」這些話是陝西榆林一班主任老師發在微信群中的;同一天陝西渭南一名9歲學生遭到老師拍打和揪耳朵,家長怒斥「誰給你的權利打學生?」在大陸,除了醫患矛盾之外,師生矛盾也越演越烈。
據《華商報》4月28日報道,4月26日上午,陝西榆林橫山區第四小學一年級(一)班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袁某要求學生家長在指定的淵林打印部打印試卷,因家長沒即時打印試卷,遭到老師在微信群中辱罵。
家長提供的聊天紀錄擷圖顯示,袁某在學生作業群發了兩張圖片,圖中有幾名學生站在講台上,隨後就是辱罵家長的言詞:「一次又一次,我都不知道你們在孩子心目中甚麼形象?」「你們這兩位家長要臉吧!卷子到現在沒有拿來。」等等。
事件曝光後,涉事老師向家長道歉。
同一天,《華商報》報道稱,4月21日下午3時21分,在渭南城區的盈田小學上三年級的9歲男孩小明(化名),因在班上交頭接耳,被老師拍打、揪耳朵,隨後還被趕出了教室。
小明的父親張先生說,21日下午放學後,聽說事情經過的他,第一時間在家長QQ群裏留言問涉事老師:「誰給你的權利打學生?」隨後,學校老師上門道歉。
師生矛盾越演越烈
近來,老師過分體罰、羞辱學生事件頻發,而學生群毆老師事件也頻頻上演,甚至師生互毆造成流血事件。
2017年4月15日,黑龍江樺南縣一教育學校一名老師當著同學的面猛搧兩名同學的耳光;
4月7日,山西隰縣第一小學四年級(4)班語文老師李某,不僅用木棍毆打學生,還要其他學生打,稱「哪位學生不打,老師就打誰」;
2016年12月8日,甘肅張掖市河西學院一名男教師,讓遲到的13名男女學生互相搧耳光;
9月11日,山東樂陵挺進小學63人被老師狂搧耳光,打累了,讓學生互搧⋯⋯
2017年3月7日,濟源市邵原鎮劉某因其子被老師毆打,於當天到老師家理論,爭執中將老師刺死;
2016年4月15日,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范集鄉某中學學生拒絕交試卷引發衝突,負責老師遭到學生4輪毆打;
9月29日,四川商貿學校7名學生,因不滿老師阻攔他們「十一」提前離校,圍堵毆打該老師;
7月9日,河南信陽市潢川縣一名15歲的余姓女高中生,因考試作弊被全校通告,後向監考老師潑墨水報復,並大喊「父親為北所副所長」⋯⋯
2017年3月11日晚,湖北來鳳縣高級中學一名17歲學生與老師發生衝突,拿刀砍傷老師,隨後該學生被學校其他老師毆打,最終學生搶救無效死亡⋯⋯
民國年代及傳統師生關係
對師生關係,中國著名教育學家潘光旦有句名言:「學校,猶水也,師生,猶游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先導,小魚尾隨,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不求而至,不為而成。」意思是,學生跟隨老師從游,從游過程中,老師做學問的方法以及不言之教,都會潛移默化地薰陶學生,給學生以深刻的啟迪。
民國時期的學生,跟老師的關係極為密切,密切到衣食住行都待在老師家的程度。著名學者陳平原回憶自己的讀書生涯時,曾多次強調,其最美好的回憶就是去王瑤先生家跟他閒聊漫談的時光。
《八桂香屑錄》曾記載胡適屈膝拜師的事情。1935年元月,胡適從廣州到梧州。胡適的老師、著名教育家馬君武創辦的廣西大學設在梧州蝴蝶山,聽説自己的學生、大學者胡適來到梧州,馬君武即邀請他給全校師生演講。當天馬君武親自致歡迎辭,致辭後馬君武回到座位上,這時胡適走到馬君武面前,畢恭畢敬地向馬君武屈膝行禮,感謝老師培育之恩。
俗話説得好,男兒膝下有黃金,胡適作為國學大師不會不知道,可是他卻屈膝拜師。他在尊師上用了傳統禮節,可見老師在他心目中的位置之重。
中華文化崇敬師道,自古即有「天、地、君、親、師」五尊,將師者與天、地、君、親並列,象徵了師者在中華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君」與「師」雖同列五尊,但「君」仍然必須經過「師」的教育,才能具備成為「賢君」的才與德。因此,若要說良師是賢君的先決必備條件,的確一點也不為過。
韓愈曾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身為老師,不僅以「言教」傳授知識,更要用「身教」弘道,正所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為人師者所身負的教育重任,可以說是整個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礎。
古人講「德教為先」,老師是教育人更應該注重道德的教育。
有評論表示,在古代,文人,尤其是老師地位非常崇高,受到從皇帝到平民的普遍尊重。而中共文化大革命,孔子被「打倒」、老師成了「臭老九」,學生可以任意毆打,批鬥、羞辱老師,從此,五千年的「師道尊嚴」不見了;「改革開放」後「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理論」讓國民開始逐利;教育產業化,更讓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變成買賣關係、商家與客戶的關係,為了利益、為了錢,雙方都丟棄了做人的「道」,因此師生關係對立,矛盾頻發成如今的常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