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媒體今天(23日)援引中共國家衛生部曾公佈的一項調查數據,在中國大陸,15歲至35歲年齡段的人中,自殺列死因首位。近來中學生、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現報端,引輿論質疑,是學生心理太脆弱,還是教育有問題?
據大陸《法制日報》4月23日報道,在重慶地區近幾年內曾發生數起大學生自殺事件。2014年12月24日,重慶地區一高校的官方微博通報,該校2011級聶姓同學在校外自殺身亡。事隔幾個月後,2015年3月20日,該校又發生一宗學生自殺事件,2012級的姜姓同學在宿舍自殺身亡。2016年1月6日,據重慶工商大學官方微博通報,該校文學與新聞學院的趙姓同學在寢室內自殺身亡。
2012年3月,重慶交通大學學生生命教育創新模式構建課題組曾發佈了一個關於「重慶大學生生命教育狀況」的調查數據,在接受調查的重慶十餘所高校的近1000名大學生中,17.39%的大學生有過自殺念頭。山東大學自殺預防研究中心也曾對大學生群體進行過調查,有自殺意念的學生佔被調查者的16.39%。
統計資料顯示,自殺成了大陸死亡的第五大原因,在15歲至35歲年齡段的青壯年中,自殺名列死因第一位。據大陸《國家衛生部計委》期刊的數據,大陸每年大約有500名中小學生,因不堪應試教育和繁重的學業壓力等原因自殺。
中學生高考壓力
幾乎每年都有因高考失利而輕生的考生。2014年大陸當局出爐的《教育藍皮書》顯示,大多數的自殺學生,都是因為無法承受考試教育制度的強大壓力而自殺,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學生自殺事件是發生在下半學年要考試的時候。
文章評論,大多數中小學生的自殺原因都指向教育制度的缺陷,這種教育不看努力的「過程」,只看最後的「結果」,「成績不好就是沒有努力」,這對許多中小學生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壓力,而父母、老師乃至全社會的邏輯:成績不好就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就沒有前途,考不上大學就沒有未來,更將孩子推向絕望的邊緣。
2016年6月7日15時06分,內蒙古烏拉特前旗五中高三(1)班學生趙某某在上午參加完高考語文科目後跳樓。
2016年2月24日,陝西西安中學18歲高三學生林嘉文自殺身亡,其生前曾撰寫出版了歷史著作《憂樂為天下:范仲淹與慶曆新政》和《當道家統治中國:道家思想的政治實踐與漢帝國的迅速崛起》,被媒體報道並受到廣泛好評。
2015年11月6日晚,廣東東莞一名16歲女生在其就讀的東華高級中學教學樓跳樓自殺身亡。
2015年5月2日,江西萍鄉上栗中學一名18歲的高三男生倒臥在教學樓前,被發現時已經死亡,疑是跳樓自殺。
陸媒長江時評的評論文章《高考失利自殺是中國教育之殤》表示,「我們現在只是一味地講優勝劣汰,卻忽視人情關懷,特別是高考這樣的人生選擇中,往往是成功者受到極高的熱捧,而且失敗者卻受到冷落甚至歧視,怎麼能不讓人心涼。」「當下的教育被金錢所左右,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一些學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一些學生卻為了上學而欠下家人許多的感情和金錢,夢既破滅之後自然就轉不過彎。」
大學生學習、就業壓力
考上大學並不是幸福的開始。大陸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20歲至30歲的人群精神壓力最高,年輕人這一人群成為各年齡段壓力之首。大陸每年約有25萬人死於自殺,其中一半以上患有抑鬱症。
報道分析稱,20歲至30歲的人群處於面臨畢業、職場奮鬥初期,人生的格局尚未穩定的階段,在這攀比、看錢的社會裏,他們不得不面對婚戀、購房和社交等方面的巨大壓力,對未來的迷茫和焦灼感,讓更多的年輕人選擇了不歸路。
學習的壓力讓許多大學生選擇自殺:2017年1月11日,山東大學一女生被發現在出租屋內上吊自殺,被發現時已身亡4天;2月27日,廣西大學一在讀研究生燒炭自殺死亡;3月4日,渭南職業技術學院農學院一名大二學生在宿舍內上吊身亡。
金錢至上讓大學生也深陷其中,校園貸、裸持等,逼死莘莘學子:2017年4月11日,廈門華廈學院的一名大二女學生,通過裸持欠貸57萬無法償還,在一賓館內燒炭自殺;2016年10月9日,廣西南寧的大學生小陸因有90萬元校園貸款無力償還,跳樓自殺。
感情糾紛也成了大學生自殺的原因之一:2016年11月10日下午,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一名大二男生從一棟6層的宿舍樓上墜下死亡,疑因感情糾紛想不開;2016年11月21日,20歲就讀嶺大哲學系三年級的女生鍾某在宿舍內自縊身亡,其遺書內容似因感情及家事問題困擾而自殺。
大學畢業即失業讓大學生絕望而死:2014年4月16日晚,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專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蔡某某在宿舍內自縊身亡,死者在遺書中稱,畢業論文、找工作困難重重,無顏面對家人;2009年11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學一年級研究生楊元元自縊身亡。
曾經,知識改變命運是很多大學生的精神信條,然而近年來這一信條卻在悄然變化,如今研究生畢業的出路無非三種,除了找到好工作的幸運兒外,其他的要麼啃老,要麼生活在城市邊緣。
楊元元自殺前曾發過「知識無法改變命運」的感嘆,而蔡某某「工作難找」的尷尬也是殘酷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
多年來,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一直是困擾中國社會的一個難題,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已成常態。據統計,201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699萬人,初次就業率為77.4%,有150多萬大學畢業生存在「畢業即失業」的問題,佔應屆畢業生的22.6%。而2014年夏季的失業大學生很可能超過了200萬。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749萬人,就業形勢更為嚴峻。
有評論表示,中國大陸貧富分化嚴重,平民要想改變命運只能通過高考,人們認為只有考上大學,找好工作,才能出人頭地,掙大錢,因此父母聚集所有資源供孩子上學,一家人的希望都在孩子考試身上。但即使考上了大學,甚至是名牌大學,畢業後沒有一定的關係,也照樣面對失業。一個家族孤注一擲的努力對孩子的壓力是無聲的,而這個看錢、拼爹的社會,似乎讓「知識改變命運」成為幻影。巨大的付出與「零」收穫,讓絕望的人走上不歸路。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