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能做到隨遇而安是一種境界,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對此理解為凡事如能順其自然就是最高的人生智慧,世間的萬物之中當屬雲與水的特性最為符合自然的規則。因此在喧囂的塵世中,我很喜歡在一片無垠遼闊空曠的青天之下,靜看白雲在天上沒有任何羈絆,自由的舒卷,感受著雲在青天的浪漫;也喜歡在有水的地方,敞開胸懷,放遠目光,任思緒漂流,感受著江海有水的清涼。無論是青天白雲還是江河湖海,都讓身處世俗紅塵中的我深深的感覺到了自然和恬靜。
古語中說:「雲在青天水在瓶。」細思之,這也是一句充滿了人生哲理的格言。水在高天之上為流雲,形成雨滴之後落地化甘霖。天上的雲,是水變化而來的;地下的水,是雲轉換形成的。雲與水,同質不同形,是大自然迴圈中的兩種狀態。白雲為水,滄海為水,朝露為水,夜霜為水,瑞雪為水,寒冰為水……雖同為水其形態卻有千萬種變化。遠望寂靜的窗外,青天之上,白雲飄動,隨風舒卷;近看無聲的室內,水在瓶中,清澄如鏡,淡然不動。看到了雲的高遠與水的透澈,我就能清晰的感受到自然、恬靜的境界。
根據史書《五燈會元》卷五中記載:「鼎州李翱刺史向藥山玄化,屢請不赴,乃躬謁之。山執經卷不顧。侍者曰:『太守在此。』守性初試急,乃曰:『見面不如聞名。』拂袖便出。山曰:『太守何得貴耳賤目?』守回拱謝,問曰:『如何是道?』山以手指上下,曰:『會麼?』守曰:『不會。』山曰:『雲在青天水在瓶。』」如果將這段古文翻譯成白話,大意就是:唐朝的李翱是鼎州刺史,有一次親自拜訪藥山惟儼禪師,禪師只顧看經,沒理會李翱。李翱侍立多時,隨從頗不耐煩,大聲說:「太守在此!」惟儼仍然不應。李翱也沉不住氣了,說:「真是見面不如聞名!」禪師這時回道:「太守,你怎麼貴耳賤目呢?」李翱自知失言,連忙躬身致歉。李翱又問:「甚麼是道?」禪師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問:「懂了嗎?」李翱說:「不懂。」禪師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另有傳說李翱聽後當即心有所悟,並寫下了一首詩:「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雲在青天,水在瓶中,都是事物的本來面貌。瓶中之水猶如人心,只要清淨不染,心就像水一樣清澈。水在瓶中,能隨方就圓,能剛能柔,能大能小,亦如青天的白雲,自由自在。「雲在青天水在瓶」,雖然只是樸實無華的一句話,但是當一個人真正徹悟到其中道理的時候,就會明白人生的真諦,並得到簡單的快樂。他必然能放淡慾望,凡事順其自然而然,人生自能輕鬆自在。古書《三字經》中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人一時擁有善良的心容易,只要生存在這個充滿紛爭的紅塵人世上,要長久的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卻是很不容易的。如果在任何嚴酷的環境下,都能保持一顆善良的心更是不容易。然而,無論在青天之上的雲,還是水瓶之中的水,卻都能保持它們純淨的顏色。
人世間的任何煩惱,只要放下就能解脫。只是「放下」這樣看起來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許多世俗的人卻無法真正的做到,所以痛苦與煩惱也就如同纏繞在心頭的麻一樣剪不斷理還亂。臨濟宗第八代高僧翠岩可真說:「臨陣不懼生死,是將軍之勇;進山不懼虎豹,是獵人之勇;入水不懼蛟龍,是漁人之勇。」人生只要無所畏懼,就足以超脫世俗,這無一不說明了「放下」的巨大能量所在!同樣也說明了「放下」的快樂所在!雲在青天水在瓶,一切順其自然就會更好!人生中雖然伴隨著坎坷與困境,可喜的是雲之瀟灑與水之恬靜,讓我學會了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萬事萬物。平和的心態能消除偏狹與狂傲之氣,捨去浮躁和虛華,以一顆平常心直面人生,人生就會變得更加平靜和淡定。◇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