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的選舉策略基本上當作普選行政長官做,由網上宣傳到落區接觸群眾,以及在選舉前舉行造勢大會,基本上都是以其實沒有選票的普羅市民為對象,但真正決定選舉結果的卻是不足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成員。上周曾俊華在新界多個地區巡遊,沿途萬人空巷,備受群眾簇擁,氣勢之勁,一時無兩,與當年的肥彭相比,相信亦有過之而無不及,而當年民主派領袖如李柱銘、司徒華,恐怕也瞠乎其後,難望項背。
原因不在曾俊華德高望重,或有甚麼過人之處,而是時勢造英雄,教他在這個歷史關鍵時刻,即使身屬建制派,過去政績平平無奇,亦諷刺地成為絕望中的廣大市民之最後希望所在。
原因很簡單,政治本來就是希望工程,曾俊華能夠異軍突起,只能說明民主派(包括曇花一現的本土派)不濟事,三十年來的所謂民主運動,育孕不出當仁不讓、才德兼備的政治領袖,足以為群眾帶來可實現的願景和希望。雨傘運動後,泛民既無檢討,又一籌莫展,一盤散沙,全無策略,結果一段時期,讓理論上似是言之成理的獨立本土派大行其道,風靡一時,對苦無出路的年輕新世代,更是趨之若鶩。可是,獨立本土派的所謂領導和代表人物品格更差,道德敗壞,能力欠奉,甫上台便荒腔走板,原形畢露,教民眾大失所望,選舉失敗後,更因利益私怨(不是意識形態分歧)崩分離析,煙消雲散,完全不成氣候。群眾頓失所依,面對令人沮喪的困局,只能以守為攻,盼望阻止禍港五年的689連任,中止西環治港的延續。從支持民主派在立法會保持關鍵少數到贊同以ABC綱領參加小圈子的選舉委員會選舉,民眾的目標都非常清晰,不求民主,但求不再倒退,希望休養生息,終止在個人家庭及生活圈子普遍存在的社會撕裂。
正是在這種社會心理下,提出「信任、團結、希望」,以修補社會撕裂為施政目標的曾俊華,即使政綱不見如何突出,也成為廣大市民寄望所在,加上曾俊華的個性平和包容,極具親和力,很容易便取得絕望中的民眾信任。弔詭的是,689政權和中聯辦利益團夥愈是不擇手段打壓曾俊華,悲憤莫名的民眾愈是將卑微的訴求寄託在他身上,明知最終結果絕不樂觀,但主觀上仍然盼望柳暗花明,有一線生機,因為不忍見到香港持續沉淪,走向絕路。
必須指出的是,從民調的細緻分析,自發支持曾俊華的民眾,其實是支持雨傘運動的大眾,基本上是年輕、中產和教育水平高的社群,在某個意義上,可說是雨傘運動的延續,也是在泛民群龍無首沒有領導下的群眾選擇。如果民主派政黨政客只懂空談原則理想,執著說易行難、大同小異的政綱而無視民眾的意願,一旦公眾希望破滅,後果肯定不堪設想。
要搞群眾運動,就一定要站在群眾的一面,休戚與共,共赴時艱。如今在最後關頭,民主派300plus選委終於深明大義,順從民意,表明會全投曾俊華,讓廣大市民鬆一口氣,但要進一步與民眾共同進退,就要盡最後努力,向建制派選委施壓,爭取超逾300人走票,一舉而擊敗中聯辦的政治代理人林鄭月娥。◇
黎則奮
資深傳媒人和時事評論員,現任D100節目主持。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