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歲月記載著歷史的滄桑。雖然我們已經習慣了現行教科書講述的歷史,然而,考古學的新發現陸續推出,帶來了許多無法解釋的現象。這使我們不得不放開眼界,去重新審視人類的歷史究竟是甚麼樣子的……
(接上期)
柏拉圖曾多次說,亞特蘭蒂斯王國的情況是歷代口頭流傳下來的,絕非是他自己的虛構。據說柏拉圖為此還親自去埃及請教當時有聲望的僧侶。柏拉圖的教師蘇格拉底在談到亞特蘭蒂斯王國時也曾說過:「好就好在它是事實,這要比虛構的故事強得多。」
如果柏拉圖所說的確有其事,那麼早在11,000年前,人類就已經創造了文明。
迄今可見的大型的史前人類文明遺蹟,埃及的金字塔、墨西哥古瑪雅人的金字塔、玻利維亞的帝華納科古城(西班牙文:Tiahuanaco;英文:Tiwanaku)遺址、秘魯薩克塞華曼(Sacsayhuaman)城堡也許是傑出的代表了。這些巨石建築體現了一個天文、建築、冶金等技術都超過現代人的文明。
據史料記載:古埃及人聲稱基沙金字塔與他們無關。過去人們不能理解,就把這豐功偉績給了古埃及人。現在學者認識到:僅埃及基沙三座金字塔的石料重量,已經超過了倫敦所有建築重量的總和,古埃及十萬工人在二十年內搬運它們根本不可能,何況還要切削得不差分毫、更要精確的建造而沒有一絲失誤的痕跡。
這些建築用的巨石切削極為平滑整齊,重量都在幾噸、十幾噸,甚至上百噸、幾百噸。如埃及大金字塔中的王殿石棺,是一整塊花崗岩雕鑿成的,當時所使用的鑽具比今天鑽石頭的電鑽要快500倍。巨石之間堆砌得極為緊密,連最薄的刀片都插不進去。帝華納科遺址的新發現揭示了這些建造技法的高超之處:他們把相鄰的巨石之間鑿出凹槽,倒入熔化的金屬,金屬凝固後,就把相鄰的巨石牢牢地連在一起了。這需要一個移動自如的冶金車間,一次能熔化好幾加侖的金屬,隨著巨石向高處堆砌,冶金車間自如上升,下邊的石塊上沒有留下任何壓劃的痕跡,可見冶金車間多麼輕便!這些技術在今天都無法做到。
埃及基沙三個金字塔正對著獵戶星座帶紋的三星,帝華納科的神廟的正門和牆角,精確地定位了春天、夏天、冬天第一天太陽升起的位置。所有建築和方位和天體保持高度一致,表明他們掌握了精密的天文學技術。如何把那樣重的巨石擺放得那麼整齊、方向極為精確,是今天的建築師無法想像的。
它們充份展示了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曾經在地球存在過,在地球許多地方留下了他們風格的巨石建築。
結語
除此之外,也發現了許多遠古時期的文明。儘管從文字作品看,幾乎沒有留傳下來甚麼:有些是沒有記載下來;記載下來的也由於火災、戰亂、或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散失。在西方的古代文明中,人們現在知道的較早的是古代巴比倫和古埃及。古代巴比倫的泥版上記載了已知最早的法典,和兩部充滿神秘色彩的史詩。而古埃及遺留下來的一些紙草卷(papyrus rolls)記載則讓人了解發達的古代文明。這些都對後來的文明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另一方面說,這些遠古文明(也包括瑪雅文明等)充滿直覺的預言、神話,及在社會、文化、和藝術上的高水平造詣顯然與後來湧現起的文明中間存在著一個斷層。尤其許多方面(比如金字塔之謎等)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才能認識到古文明的高超之處。這也都說明是在史前文明幾乎消失殆盡之後,人類又經過漫長的時間漸漸地建立起了新的文明。
按理說,文明的發展應該是從簡單到複雜。而上述的種種發現和記載無疑說明存在著發達的史前文明。這一點體現在科學發展上,也體現在文化藝術上。
西方藝術在過去的幾次文明中,人都是以學術方式重新成熟起來,走回上一期文明的路。但是上一期文明被毀掉之後,會出現基本功的不成熟時期。大家從西方的美術作品中是可以看得到的,比如文藝復興以前的作品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文藝復興時期以後的作品,和近代的東西,這麼一個過程。文藝復興以前,總體來看,作品的藝術水平是很不成熟的,構圖、結構、比例、色彩等,大家都看到了,覺得很不成熟。不管是繪畫與雕塑,都是不成熟的。
可是人們又在西方出土文物中挖出來一些個上期文明的東西,有一些神像,也有上一期古希臘文明中的其它雕塑作品,都是非常成熟完美的作品。因為有這些古文明的基礎在,西方藝術很快的又走向了成熟。因為有先前的東西可以學習、比較,所以成熟得很快……
遠古的發達的文明為甚麼毀滅了呢?有許多種原因。比如工業發展所帶來的污染,以及對自然資源的浪費。這些不可逆轉的因素,可能會導致人類的毀滅。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科技的高度發達,如果不伴隨著人類道德的提升,則可能把人類推向很危險的境地。關於史前文明為何消失,如何消失,請看後續文章。 ◇
——轉載自《正見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