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要想申請英國的永久居留權或者加入英國國籍,需要參加的兩項英國入籍考試之一的「生活在英國」(Life in the UK),側重英國的文化和歷史。本系列把其中的知識點一個個生動展開,幫助您在看故事的過程中既準備了考試,又真正學習到英國的文化和歷史。

歷史難有真相,如今發現的許多歷史,不過都是根據目前已知歷史遺蹟或出土文物所做的種種推測。而如果明天有了某種新的文物被發現,就極有可能推翻之前的所有推測和觀念。正比如,「克里斯托弗•馬洛」的生平傳奇。

目前,有的人認為他是和莎士比亞同時代的英年早逝的才子作家,而有的人卻認為,馬洛當年是假死,然後以莎士比亞的身份度過餘生。

馬洛生平

克里斯托弗•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伊麗莎白時代的劇作家、詩人、翻譯家,與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同年出生。馬洛以無韻詩和悲劇而聞名,人們認為他的作品啟發了莎士比亞,有一些學者認為馬洛在世時,比莎士比亞更出名。

馬洛的出生日期不詳,是因為當時英國正扶持新教,要求嬰兒在出生後必須受洗,所以紀錄中他的受洗日為1564年2月26日。馬洛出生在著名的聖城坎特伯雷, 據記載,父親是位鞋匠。馬洛在坎特伯雷國王學校讀中學,憑獎學金到劍橋大學基督聖體學院學習,於1584年畢業後逐漸成為極富盛名的作家。可惜29歲就死了。

馬洛死得很神秘。坊間傳言,他是「臥底間諜」、「吸煙者」、「造假者」、「異教徒」。總之,不知道是甚麼原因,1593年5月18日,英國政府下令通緝馬洛,同年的5月20日,馬洛在樞密院受審,而後被要求每天到樞密院報到。5月30日,馬洛與人發生爭執,被人用匕首刺死。至今,仍沒有人知道他的死與樞密院有沒有關係。

劍橋大學基督聖體學院。 (維基百科)
劍橋大學基督聖體學院。 (維基百科)

馬洛假死變莎翁?

近些年,有些人提出了一種新的觀點,認為馬洛當年很可能是偽造了他的死亡,上演了一場「貍貓換太子」的故事。假裝死亡後,改頭換面,以莎士比亞的名字和身份繼續生活。

提出這種觀點的人發現,馬洛和莎士比亞都是在1564年出生的,莎士比亞的受洗日是4月26日,剛好相差兩個月。莎士比亞出生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於18歲時結婚。奇怪的是,從1585年到1592年期間,幾乎沒有關於莎士比亞生活的任何記載,被稱為「行蹤成謎的歲月」。直到1592年,倫敦的劇院中才開始出現莎士比亞的紀錄。與馬洛的死亡年份只相差一年。

然而,大多數的主流學者們始終認為,莎士比亞確實存在,作品都是由本人完成的。其實,人們不僅僅是懷疑馬洛變身成了莎士比亞,還在懷疑弗蘭西斯•培根、愛德華•德•維爾等人也是莎士比亞。其實,馬洛或莎士比亞究竟是誰或許並不是那麼重要,他們留下的偉大作品,才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馬洛的手稿 (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馬洛的手稿 (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馬洛作品

馬洛的作品早在1587年就開始在倫敦的舞臺上演了,和莎士比亞的作品很相似,但要早五年左右。因此有些人認為,馬洛啟發了莎士比亞。

馬洛的主要作品有《迦太基女王》、《帖木兒大帝》、《馬爾他的猶太人》、《愛德華二世》、《巴黎大屠殺》、《浮士德博士的悲劇》。

《迦太基女王》

講述了一場惡作劇,描寫了迦太基女王狄多這一經典人物。戲劇中,由於丘比特的惡作劇,狄多女王狂熱地愛上了埃涅阿斯,但是,她的埃涅阿斯卻背叛了她,而狄多在愛人埃涅阿斯離開意大利後,因為傷感而自殺。

《帖木兒大帝》

根據帖木兒皇帝的故事而改編成劇,也可見帖木兒這一來自亞洲的統治者在歐洲的影響。劇中講述了帖木兒大帝從牧羊童一步步成為征服者和統治者的故事,是馬洛早期英語無韻詩的戲劇之一。

《馬爾他的猶太人》

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地中海馬爾他地區、關於西班牙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宗教衝突、陰謀、復仇的故事。劇中引入了「猶太人的悲劇」,描寫了馬爾他猶太人反抗城市當局。人們認為此劇影響了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

《愛德華二世》

講述了國王愛德華二世的悲劇。劇中,王后和國王手下的貴族們,反對國王在法庭和國家事務中的不當處置,最終廢除了愛德華二世。

《巴黎大屠殺》

描繪了聖巴托羅繆之夜的活動,這一活動被英國新教徒視為天主教背叛的負面例子。《巴黎大屠殺》被看作是馬洛最危險的戲劇,當時,一些倫敦人紮住劇中的主題,宣揚殺害從低層國家來的難民。但是,馬洛在劇的最後一幕,向伊麗莎白一世提出了警告。

《浮士德博士的悲劇》

講述了一個基於德國的故事。傳說有一位叫浮士德的學者,為了得到更多的知識,選擇用自己的生命和魔鬼做交易,「魔鬼契約」這一題材,可以追溯到四世紀的歐洲。馬洛版本的大學者浮士德,對權力、財富與知識有著永不滿足的慾望,於是和魔鬼訂約,二十四年內魔鬼會聽浮士德的話,達成他任何願望。但是二十四年後,浮士德必須永遠跟魔鬼到地獄去。本劇以最後一幕浮士德被帶走前時間的逼近及他的懊悔情節最為著名。

莎士比亞。 (維基百科)
莎士比亞。 (維基百科)

結語

馬洛的戲劇十分成功,深受當時人們的追捧。他筆下的戲劇人物,十分鮮活,背景和精力都很豐富。其中,《浮士德博士的悲劇》是馬洛在中國更為人們喜愛的一部劇作,引發人們對金錢、權力、慾望的思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