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不斷創新高價的過程中,投資者最容易失去戒心,如能在警訊出現時提早「未雨綢繆」,將不會在終究來臨的熊市中被淹沒。《今日美國》最新刊出的熊市系列報道頗發人深思,因為畢竟天下無不散的筵席,股市也沒有永遠的牛市。
股市所謂的熊市,就是股價從高峰回跌20%以上。就統計而言,標普500指數歷來的13次熊市平均維持兩年,平均跌幅達40%,典型的2009年金融風暴下挫57%,2000年的網絡泡沫崩盤49%,1929年大蕭條則潰決86%。
《今日美國》文章提醒,熊市未雨綢繆的最佳時機是牛市歷經多年且近期不斷創下歷史新高之後,如同現在牛市走了8年且標普500指數自2009年3月9日飆漲254%一樣。
至於觸發熊市發生的因素,一般很難提早預測,通常只能從前幾次的熊市中尋找蛛絲馬跡。首要的觸發因子是衰退,過去8次的熊市中有7次都是由經濟衰退引起的。衰退之前,經濟過熱、股價和屋價大幅飆漲,美聯儲為了降溫而多次加息,從而導致各類信貸成本攀升和企業營收緩增。
在經濟衰退期間,標普500企業的獲利通常會衰退30%-40%,隨後失業率攀高,市場參與者的心態由樂觀轉為悲觀,因此促使他們賣股和股價下跌。
第二個促發因子是金融危機,2008-2009年的雷曼破產和美國政府紓困多家大銀行所衍生的金融危機就是典型例子。或許,下一次引發金融危機的因子不是體制已經改善的美國銀行,而是中國的經濟動盪或英國脫歐引發的歐盟解體。
第三個熊市因子是股價估值過高。在非理性榮景下,股價的本益比(P/E)遠高於歷史平均水平,而股價不斷上漲中吸引大量貪婪的散戶,許多人則到處吹噓戰果,1929年、2000年和1987年崩盤前都出現上述敗象。現在標普500的歷史本益比近20倍,低於1999年下半的29倍,但遠高於長期水平的14倍。
《今日美國》的另一篇文章則歸納出熊市的7個徵兆:過度樂觀的情緒、舉債成本大幅攀高、衰退風險持續增加、消費者信心下墜、領漲股票股價轉弱、會漲的股票越來越少,以及大量的股票創新低價等。
誠如巴菲特所說的「當眾人貪婪時,我感到恐懼」,熊市或許不會立即到來,但能未雨綢繆,並提早做準備的投資者彷彿給自己買了投資的保險。◇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