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野百合花,容易想到王實味。王實味因發表雜文《野百合花》,招來了殺身之禍。野百合花象徵純潔、質樸和草根性,王實味的悲劇令它染上了血色,成為中國知識份子苦難的象徵。

今年是王實味遇難70周年。在中共歷史上,王實味不是第一個被冤殺的知識份子,但他卻是延安整風運動被拿來祭刀的第一人,他是中共延安整風運動的犧牲品。

王實味1906年4月生於河南潢川,父親是前清舉人,在家鄉辦學,家境清貧。他幼年隨父親熟讀了四書五經,有較深厚的國學根底。1925年,他考取了北京大學,和胡風同班,後因經濟困難,只讀了兩年,1926年1月他加入了中共。1930年和北大同學劉瑩結婚,生有一雙兒女。

才華橫溢

1926年,王實味在北大上學時,已在《晨報》副刊、《現代評論》、《創造月刊》、《新月》等赫赫有名的報刊上發表過多篇中、短篇小說,受到了詩人徐志摩、評論家陳西瀅等的重視,《現代評論》還破例給了他30元稿費,這件事曾被傳為文壇佳話,甚至載入了文學史中,那時他不過20歲出頭。

1930年,他的中篇小說《休息》被編入「新文藝叢書」,由中華書局出版,這套叢書中包括了沈從文、胡也頻、徐志摩的作品。他還翻譯過不少西方文學作品(如都德、哈代、高爾斯華綏等人的作品)。早在1933年9月出版的《中國新文學運動史》就提到了他的文學創作。

投奔延安

1937年,31歲的王實味經范文瀾介紹投奔延安,進入魯迅藝術學院的馬列學院編譯報道室,參與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他個性耿直,看不慣頂頭上司陳伯達媚上壓下的嘴臉,導致和領導關係緊張。但3年間,他參與了大量對馬列著作原作的合譯與單譯,有一兩百萬字。他的很多譯作直到中共竊國後還在再版。當然,那些譯作上早已沒有他的署名了。

1941年9月,馬列研究院改名為中央研究院,王實味轉入中國文藝研究室作特別研究員,不再翻譯外文著作,開始寫文章。

發表《野百合花》

1942年3月,王實味將自己對延安生活的感受,寫成了5千多字的雜文《野百合花》,分兩次發表在《解放日報》副刊上。同時,他在《穀雨》刊物上發表了《政治家,藝術家》一文。同月,他在中央研究院的整風牆報《矢與的》上,貼了幾篇針砭延安時弊的文章。

他的文章發表後,在延安引起轟動。毛澤東曾深夜提著馬燈去看《矢與的》壁報上面王實味寫的短文。1945年「七大」時毛說:「42年,王實味在延安掛帥,他出牆報,引得南門外各地的人都去看。他是『總司令』,我們打了敗仗。」

《野百合花》裏,王實味寫道,國民黨統治區的愛國青年懷著抗日熱情來到延安,卻發現延安中央大禮堂的舞會在通宵達旦地舉行,一派「歌囀玉堂春,舞迴金蓮步」的歌舞昇平景象。

短文裏表達了他樸素的人性觀念,這些應該與他的家教、北大學府的教育及他在西方文學方面的造詣有關。他追隨馬克思主義,但不真懂,他把他們理想化了。他經常說「史達林人性不可愛」。骨子裏,他沒有放棄最基本的對人性善良的追求。他認為「馬克思主義者太強調客觀、太看重物質,以為改變了客觀的物質條件,人性就能夠變好」,其實未必。

他的真話,在延安知識份子中引起共鳴,他的勇敢,在鼓舞大家也暢所欲言。王實味的工作單位中央研究院,有95%的人都支持他的觀點,對陳伯達這樣的領導發起批評。延安大學也出現了民主「一邊倒」的局面。各學校、機關紛紛仿傚,辦起內部刊物,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據毛澤東的秘書胡喬木回憶,毛澤東讀完《野百合花》後,「猛拍辦公桌上的報紙」,厲聲地說:「這是王實味掛帥,還是馬克思掛帥?」毛當即給丁玲任主編的《解放日報》打電話,要求他們作出深刻檢查。

胡喬木曾兩次和王實味談話,還兩次給他寫信,指出《野百合花》的錯誤。對這一明顯來自毛的批評意見,他置之不理。其實,王實味當時只要低頭認罪,學學丁玲、艾青他們,把自己作踐、糟蹋一番,也許就能逃過這一劫了。

被選定作靶子

毛澤東感到問題嚴重,擔心剛開始的整風運動變調失控。於是,毛改變了原先利用「自由主義」打擊「教條主義」的策略,決定拋出王實味作為靶子,先將反黨的「自由化思潮」打壓下去。

3月31日,《野百合花》發表後一個星期,毛在《解放日報》改版座談會上,發出嚴厲警告:「有些人是從不正確的立場說話的,這就是絕對平均的觀念和冷嘲暗箭的辦法……」上述警告赫然刊登在4月2日《解放日報》的頭版上。

4月3日,中宣部發出有名的「四三決定」,即「在毛澤東直接領導下」,針對中研院整風出現的「自由化」傾向,特為「糾偏」而制定的。「四三決定」結束了短暫的延安之春,整風不久就轉入了嚴酷的「審幹肅反」階段。

4月5日,《解放日報》發表社論,再次重複毛澤東3月31日發出的警告,不指名地抨擊王實味是「從不正確的立場來說話」,譴責王實味等的「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辦法」。

4月7日,中央研究院開始了對王實味的批鬥。院內原先支持、同情王實味的95%,很快變為他的對立面。他們被嚇得不知所措,紛紛反戈一擊,或痛哭流涕檢討自己立場不穩,上當受騙,或義憤填膺,控訴王實味一貫「反黨」、「反領導」。一些人甚至做出與王實味「勢不兩立」的模樣,要求組織上嚴懲王實味。

5月,中宣部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在邀請的百餘人名單中,當然沒有王實味。大家都心知肚明:王實味倒楣了!他是反面標竿,眾矢之的的靶子。整個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立刻就變成打人的棍子,也就變成延安整風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份。當時的王實味是中共歷史上第一個因為思想問題而被鬥爭的知識份子。

座談會結束後,中央研究院對王實味發動更加猛烈的批判,無限「上綱上線」。王實味藉病拒不與會,更不承認自己寫的那些文章有問題,後來被人用擔架抬到會場接受批鬥。現在的王實味,真正領教了馬克思主義的非人性是多麼殘忍,他真的灰心了,所以後來放棄了抵抗。

開除黨籍 被捕坐牢

6月2日休會一天時,王實味找了中央研究院黨委負責人,提出要退黨,他要走「自己所要走的路」。但是,他太天真了,黨組織絕不會給他這種自由,而是要將他開除出黨。

時任中央社會部部長的康生,不想就這樣放過死不認錯的王實味。他捏造出了一個包括王實味在內的中央研究院潘芳等人的「五人反黨集團」。10月23日,罪名上報並由毛親自批准,作出了《關於開除王實味黨籍的決定》,說「王實味是一個隱藏在黨內的反革命份子」。

1942年年底,王實味被隔離審查;1943年4月1日,康生的中央社會部正式逮捕了王實味,將其關進了社會部看守所。一段時間後,一貫拒絕認錯的王實味,突然胡亂承認自己是托派中央委員兼中央宣傳部副部長,還參加過托派的「十月社」等。審訊他的人說,王實味腦子出問題了!

他的消息傳出來後,中共為了「闢謠」,放王實味出來見外面的記者。記者問他說:「你最近做甚麼事情呢?」王實味非常謙虛地說:「我在糊火柴盒子。」記者說,「我在他眼裏面、眼神當中看見了無數的恐懼,看見了巨大的恐懼。」這就是後來的王實味。

慘死

1947年3月,因國民黨胡宗南部隊進攻延安,已被囚禁了4年多、身患肺病的王實味也由中央社會部兩名幹部押送,隨中央機關撤離。4月16日,到達山西省興縣,晉綏公安總局主管審訊與看守所工作的第四科就設在那兒,王實味被移交給這個看守所。

6月12日,看守所被飛機炸毀。對王實味這個中央級要犯該如何辦?駐在臨縣的中央社會部部長康生與副部長李克農接到報告後批示:將王實味就地秘密處死。

1947年7月1日晚,一個手提砍刀的年輕幹部走進一孔小窯洞,拖出一個幹部模樣的中年人,拉到偏僻處,手起刀落,殷紅的鮮血噴灑到乾硬的黃土地上,染紅了野百合花……死者是王實味。因怕被人認出,他被亂刀砍了百次,血肉模糊的屍體被丟在枯井內。

7月1日是中共建黨日。嗜血成性的中共,偏選在那天殺害王實味。當年為整風運動拿他祭刀,摧毀扼殺了他的全部心智。這還不夠,最後用他的生命為黨慶做了祭品。王實味19歲入黨,31歲到延安,41歲被中共殺害。

王實味在延安的遭遇,他的妻子劉瑩全然不知。中共建政後,她四處尋找丈夫。得知人已經被處決,她確信王實味是被冤枉死的。多年來她和兒女不斷向中央寫申訴信,多次到北京上訪。

1962年李克農臨終前向劉瑩承認,「王實味案」是糾纏他多年的一塊心病。當年也落井下石的李維漢,1981年向中央組織部提出複查王實味案的建議。直到1991年春,公安部來人通知85歲的劉瑩:王實味平反了。

生命已逝,平反有何用?在「延安整風」中,一大批革命知識份子和投奔延安的熱血青年被整死了。中共整人,恐怖到把人整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地步,不少人跪下來磕頭求饒都難免一死。王實味這樣的悲劇,後來一直在不斷上演,至今沒停。◇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