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國際阿爾茲海默協會透過全球85個會員機構,發表2016年全球認知障礙症報告。報告指,全球識別並確診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於高收入及中低收入國家的分別為50%及10%,並指此數字比實際患病數字低。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戴樂群醫生表示,從美國、澳洲、東南亞及香港的數據來看,70歲以上患病率為1/10,80歲以上為1/3。國際阿爾茲海默協會的報告顯示,高收入發達國家發病率明顯比低收入發展中國家高,原因可能是發達國家老齡化問題嚴重,同時醫療技術和設施較發達,令識別和確診的機會高於人口相對年輕化,及醫療水平相對較差的國家,但後者數字未必低只是未確診而已。

報告又指,醫療服務「過度專業化」造成診斷及治療延誤,及重大的醫療開支,建議透過長期規劃,把工作轉移至基層醫療及社區關照,共同分擔。

戴樂群解釋,認知障礙症大多數患者為80歲以上長者,但第一症狀可能不在80歲,或提早1、2年之前,78歲左右已經開始出現前期症狀。如:記憶差、懷疑家裏的工人偷銀包、出現抑鬱等情緒問題。戴醫生表示,一般由家人發現並懷疑患有認知障礙症到求醫大約3個月左右

戴樂群續指,中年階段是關鍵,運動、學習、情緒健康以及血管健康,都是決定日後是否有機會罹患認知障礙者的因素。年輕時曾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三高症狀,會令腦健康變差,增加日後罹患認知障礙症風險。如果有適量的運動以及認知性的學習,都會刺激到腦部活動和健康,可減低日後患病機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