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緬甸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多數票,民盟領袖昂山素姬也登上了她政治生涯的巔峰,外界稱緬甸由此進入了昂山素姬時代。二十多年的不屈奮鬥,十多年的孤獨囚禁,換來了緬甸走向自由民主的開端。在這樣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這位年已七旬的婦人依然堅守信念,波瀾不驚地面對世界。

「我從不憎恨軟禁我的人」,這位表面弱不禁風的女子以和平的方式跟橫蠻獨裁的軍政府周旋多年,卻從不見兇悍強硬,依舊髻端插花,談吐優雅,溫柔委婉,她強大的內心力量從何而來?

參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廢

昂山素姬是原緬甸總理昂山將軍的女兒,1945年6月19日出生。她兩歲時父親為緬甸獨立而與英國談判,同年被政敵暗殺。

1960年,15歲的昂山素姬隨出任印度大使的母親前往印度。在印度中學畢業後到英國讀大學,獲得牛津大學的哲學、政治、經濟等學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職,之後並任職於聯合國等處。1972年,昂山素姬與英國學者、牛津大學教授邁克.阿里斯(Michael Aris)結婚,相夫教子,享受了十幾年生命中唯一一段溫馨的家庭生活。

1988年3月,昂山素姬獲悉母親中風病危,便匆匆告別丈夫與兩個兒子,從牛津趕返緬甸照顧母親。想不到此去,卻是夫妻天涯斷腸之始。

昂山素姬本來計劃只作短暫的停留,但是誰也沒有料到,此時,長期執政的「社會主義綱領黨」領袖吳奈溫將軍下台,緬甸爆發了大規模的民主遊行,反抗軍政府殘暴和腐敗的統治,卻遭到血腥鎮壓,另一個軍政府隨即上台。

在昂山素姬離開的歲月中,緬甸業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62年,吳奈溫發動政變,推翻了民選政府,開始了軍人統治。軍政府宣佈走社會主義道路,沒收剝削階級——主要是當地華人的資產,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在軍政府的統治下,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緬甸已經淪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目睹眾多學生被槍炮鎮壓,昂山素姬怎麼也無法相信,自己國家的軍隊會向自己的人民開槍,視人命如草芥的狀況,比當年的英國殖民者和日本軍隊猶有過之。她為人民爭取民主的決心由此被激發出來。

1988年8月26日,仰光近百萬群眾在瑞德貢大金塔西門外廣場集會,昂山素姬第一次面對如此多的民眾發表演說。她一身白衣翩翩,猶如神的使者。她那慷慨激昂的神態、鏗鏘有力的聲調、擲地有聲的言詞令緬甸人民發現,他們盼望已久的領袖誕生了。自此,昂山素姬不再是一名旁觀者了,她成為了緬甸民主聯盟的聯席創辦人兼總書記。

其實,昂山素姬並不喜歡政治,她更想成為作家。「但是,我參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廢。」民盟很快發展壯大,成為全緬最大的反對黨。

擁有了緬甸人民的心

昂山素姬開始致力推行民選制度。1989年7月20日,緬甸軍政府以「危害國家」的罪名,開始對昂山實行六年的軟禁,其間一家人只共聚過四次,而她亦拒絕了軍政府將其驅逐出境以獲得自由的條件。

在巨大的國際壓力下,軍政府於1990年舉行了大選,由昂山素姬領導的民主聯盟獲得了80%的國民大會席位,在正常情況下,她理應成為緬甸的國家總理,但選舉結果卻被軍方作廢,軍人拒絕交出政權,因而引發了國際間猛烈的批評。

在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儀式上,昂山素姬的兒子亞歷山大代表母親受獎,並發表獲獎致辭。答謝辭是他的父親阿里斯代為撰寫的,其中引述了昂山素姬的名言:「在緬甸追求民主,是一個國民作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與平等的成員,過一種充實全面、富有意義的生活的鬥爭。它是永不停止的人類努力的一部份,以此證明人的精神能夠超越他自然屬性的瑕疵。」

1995年7月昂山素姬獲釋。次年,丈夫阿里斯再次來到緬甸與她相見,但此行卻是兩人的最後相聚。他從此終身不被准許踏入緬甸國土,而她很清楚,一旦離開緬甸赴英國探視家人,她很有可能永遠不能再回到緬甸。她選擇留下,從此再也沒有機會與阿里斯見面。同年,她被指煽動學生示威,再度被軟禁。

1998年7月,緬甸軍政府禁止昂山素姬與全國民主聯盟成員會面。1999年3月27日,阿里斯在倫敦因患晚期前列腺癌去世。軍政府批准她出國奔喪,昂山知道,一旦離開祖國,就再也不能回來。她在日記中寫道:「我家庭的分離,是我爭取一個自由緬甸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之一。」

對緬甸人民而言,昂山素姬是他們脫離高壓軍事統治的希望。昂山素姬這個外表柔弱、身材單薄的女子,成為令軍政府最頭疼的人物。她沒有權力、沒有金錢、沒有官銜,卻擁有了緬甸人民的心。

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姬再次被釋放。在過去的歲月中,昂山素姬被逮捕,被釋放,被軟禁,再被釋放。據統計,昂山素姬在過去二十二年中竟然有十五年被囚。

沒有了恨 就有力量

這位被譽為「亞洲最美麗的女人」從未有過恨。

當年軍政府拒絕她丈夫入境,事隔十多年是否仍耿耿於懷?她搖搖頭告訴《壹周刊》說:「我沒有憤怒,但很傷心,在他末期的日子,我連信也不能寄給他一封。」以她柔弱嬌美的身軀,如何有這麼大力量撐起緬甸千萬人對民主的渴望?

佛教是緬甸的國教,將近90%的人信仰佛教。

探索昂山素姬的人生歷程,可以看出她的精神植根於東方傳統佛教,這是緬甸文化的基礎。出生在「佛教之國」的緬甸,昂山素姬血液裏浸透了佛教的因果論和慈悲觀。昂山素姬的一篇著名散文《佛陀樹下最清涼》,系統地表達了她的世界觀、倫理觀和政治觀。

慈悲常在 恐懼消散

她強調慈悲的意義,「慈悲是我們大家在這個世界上都需要擁有的東西。」「要克服自己的恐懼,你首先要對他人表現出仁慈。一旦你開始以仁慈、善意和理解來對待他人,你的恐懼就消散了。」而「仁慈和智慧必須相互平衡」,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她還期待符合佛教精神的政府。在《追求民主》一文中,昂山素姬談到:「統治者必須遵從佛陀的教誨。這些教誨的中心是真理、正義和仁愛的觀念。緬甸人民在他們的鬥爭中所尋求的,正是建立在這些品質之上的政府。」

美得令人肅然起敬

此外,啟發昂山素姬精神靈感的還有印度的國父甘地,出身名門的她一直在倡導非暴力反抗,暴力或許最有效,但那不是和軍政府一樣了嗎?她開始在全國行走,號召群眾,要求緬甸當局進行民主改革,舉行大選。長在西方的她也崇尚西方的民主自由理念,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啟發她持續地追求平等自由。

有評論說,她的美並不是因為她長得好看,天生麗質,而是因為她內在的氣質,堅定自信、謙虛跟溫和。人們看到她,總是非常感動,她在群眾集會中,低頭微笑,甚至有一回,她面對冷漠地舉著槍的軍警,仍然保持著她一貫那種溫婉的狀態。美得令人肅然起敬。

1988年8月26日,昂山素姬在仰光的瑞光大金塔發表第一次政治演說,人們後來回憶說,「當時就覺得她已經與背後的瑞光塔融為一體,成為我們國家的象徵。」

昂山素姬2011年重獲自由後,繼續推動民主選舉。2012年4月1日舉行國會補選,由她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獲得壓倒性勝利,拿下45席中的43個席位,她也當選國會議員。新政府採取了比過去開明的政策,昂山素姬也得到了去世界各地旅行的自由。

2012年夏,她來到挪威,終於親自領取了二十多年前就屬於她的諾貝爾和平獎。◇

統治者必須遵從佛陀的教誨。這些教誨的中心是真理、正義和仁愛的觀念。緬甸人民在他們的鬥爭中所尋求的,正是建立在這些品質之上的政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