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北京當局推出計劃,加快清理國企產能過剩,為私人和外國投資者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准許它們進入先前的禁區,並採取步驟進行等待已久的財政洗牌。

北京最近採取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包括:

• 發改委8月23日說,更多領域歡迎私人資本,包括所謂戰略性領域,比如石油和天然氣開採。

• 也是在8月23日,商業部副部長說,當局將削減限制,繼續向外國投資者開放教育、金融、文化和製造業領域。措施將專注於提高內陸和西部投資。

• 官媒引述國資委說,北京將在兩年內削減央企的過剩產能10%。

• 8月17日,國務院說當局將改善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建立一個系統,在不同層級政府之間劃分開支和財政責任。

彭博社報道說,通過採用一系列財政支持舉措和寬鬆的貨幣政策穩定經濟,北京領導人似乎在重振停滯的改革。改革是長期增長前景的關鍵。

北京當局一系列的舉措發生在杭州G20峰會之前。該會議要求北京向美國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家或組織展示它的改革進展。

瑞穗證券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沈劍光告訴彭博社:「改革的步伐比預期的更慢。」

「現在,決策者想要再次加快(改革)。隨著貨幣寬鬆被證明對於提振經濟沒有甚麼效果,他們已經意識到,如果他們不推進改革,就沒有出路。」

最近幾周,中共央行一直在加強溝通,暗示將持續使用流動性工具而不是動用降息或降準等大砲來刺激經濟。隨著企業囤積現金、不願意投資,進一步的寬鬆可能點燃金融風險,而不是促進經濟增長。

降準和降息不再符合供應側改革精神

澳新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楊宇霆告訴彭博社,傳統的降準或降息手段「不再符合市場供應側結構改革(的精神)」,「央行試圖以符合習近平改革策略的方式將中國貨幣政策體系進行現代化改造。」

在8月24日的最新行動當中,央行使用14天逆回購協議向金融系統注入現金,這是二月份以來首次。此舉遭到不同解讀。一些經濟學家視之為遏制債券市場槓桿的策略,而另外一些人視之為充實短期收益曲線的計劃。

其他地方也在踩剎車。知情人告訴彭博社,上海當局在準備新一輪遏制措施,旨在冷卻上海飆升的房地產市場,包括可能限制按揭和給開發商的貸款。

北京領導人在2013年制定了計劃,意欲擴大市場在經濟當中的角色,並推出改革舉措,試圖讓中國經濟規模截至2020年比2010年翻番。彭博社報道說,某些領域的改革取得了一些進展,比如廢除一胎化政策和利率自由化,但是其他領域則進展緩慢。臃腫的國企仍然對私營企業佔據優勢。

瑞穗證券的沈劍光說,在三中全會改革方案推出三年之後的今天,北京當局必須加快改革步伐,否則改革計劃可能無法按時完成。

但是現在,外界對於北京當局是否將實施改革仍然有很多懷疑。法國外貿銀行經濟學家寫道,最新的國企指南沒有包含足夠的改變國企行為的「大棒」。他們質疑,發改委吸引私人投資者的計劃是否會成功,而且不認為國家在生產當中的角色將很快減少。◇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