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旅遊旺季,中、港、台三地很多華人都會帶著孩子出國旅遊。出國旅遊不僅可以一家人休閒,也增加孩子的視野和閱歷。但在其它國家旅遊,會接觸不同的文化,有時候還會觸犯一些文化禁忌。

《每日郵報》(Daily Mail)刊文,介紹了25種可能在海外不同國家遭遇的文化衝擊,本文節選其中一些重要的部份,供讀者參考。在旅行之前事先了解這個文化習俗差異,可避免尷尬和衝擊。

1.美國小費文化

在美國,人們去餐廳進餐,需要支付15%~25%的小費,去酒吧、旅館,也需要給服務生小費,甚至是洗手間,都需要給服務員小費。

2.披薩大小

歐洲人的習慣是,吃披薩是一人一份。而在美國旅行,如果在餐廳點大號披薩,就會被披薩的大小所震驚。

3.衛生紙禁丟馬桶

希臘的雅典等下水道系統老舊,廁所會貼上「禁止將衛生紙丟入馬桶」告示,這一點需要外國遊客特別注意。

4.超市賣槍枝和子彈

芬蘭和美國的超市幾乎無所不賣,除了牛奶、麵包等日常用品,甚至還賣槍枝和彈藥。

5.塑膠袋裝牛奶

不同於一般的罐裝、玻璃瓶裝容器,加拿大人用塑膠袋裝大包裝牛奶,一個大塑料袋內裝有3個小塑料袋牛奶。當然,加拿大也出售紙盒裝牛奶。

6.別任意穿越馬路

在美國一些地方和波蘭,行人任意穿越馬路會吃罰單。

7.顧客並非絕對至上

很多西方國家的服務業都遵循「顧客至上」理念。但在希臘,如果你批評店主或其生意,店主很可能用不禮貌的方式趕走客人。

8.上廁所先付錢

在波蘭,上廁所需付錢,所以出門要帶零錢,以避免夜半外出喝酒後要上廁所,又沒帶零錢的窘境。

9.使用手機禮節

在日本,搭大眾運輸工具,必須把手機設定在靜音或調震動模式,這是一種禮節。

10.印度搭火車

和西方國家大不同的是,在印度搭火車,需要經過激烈爭搶、推擠才能上車。

11.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

在美國,和人站得很近可代表熟識,也可能有冒犯意味;英國人和德國人則傾向人與人之間相距得遠一點;而在墨西哥,人們總站得很近,有時難免令人尷尬。

12.馬桶並非一個樣

在中國,馬桶有多種式樣,有些有蓋子,有些沖水把手得往下按或往上拉;在移動火車上,使用者甚至必須使用蹲式廁所,這對西方遊客來說,是一個挑戰。

13.酒吧文化

英國街道上酒吧很多,酒吧是英國幾世紀以來的文化,到現在仍不退燒。

14.親臉頰打招呼

雖然互親雙邊臉頰是法國人打招呼極為重要的一環,但這種方式可能會嚇到一些保守的人。

15.排隊現象

英國人恪守排隊原則,所以在英國不要忽視排隊,記住千萬別插隊。

16.對陌生人態度

捷克人鮮少與陌生人談話,這一點使一些來自熱情國度的遊客會不習慣。

17.點頭和搖頭的含義

在保加利亞,人們搖頭代表同意,點頭代表不同意,這一點對遊客來說,千萬別搞混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