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出生後幾經周折,終歸秦國。於十三歲弱冠為王。在秦始皇親政前這九年中,因為年少,主要國事為相國呂不韋主持。公元前238年,秦始皇於二十二歲在故都雍城成人加冕並正式親政。親政一年後,親自快速果斷處理內亂。秦始皇加快對六國各個擊破步伐,不給各國聯合行動之機,合縱戰略徹底破滅。 在滅趙之中,秦軍已兵臨燕國邊境。燕國君喜惶惶不可終日。燕太子丹受田光之薦,讓荊軻冒險刺殺秦王,即歷史上荊軻刺秦王,時值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刺殺行動失敗。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6年),秦始皇命王翦、王賁父子揮軍攻下燕都薊(今北京市),燕王喜與太子丹逃亡遼東郡。秦將李信率領秦軍數千人,窮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潛伏於水中倖免於死。後來,燕王喜派人將太子丹殺掉,將其首級獻給秦國,想以此求得休戰,保住燕國不亡。燕王喜逃到遼東以後,秦軍主力就調往南線進攻楚國。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賁奉命攻伐燕國在遼東殘餘勢力,俘獲燕王喜,燕國徹底滅亡。同一年,剛在南方滅楚大軍,又乘勝降服越君,設置會稽郡。長江流域全部併入秦國版圖。
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王賁揮戈南下,攻打東方六國中最後一個——齊國。從春秋到戰國中期,齊是山東諸國中較強大者。但是,公元前284年燕、趙、韓、魏、楚五國攻齊,尤其是燕將樂毅橫掃齊國,令齊國險些滅亡。之後,齊國一直沒有復強。此時齊王建是個無能之輩。王賁南下伐齊,勢如破竹,長驅直入,來到臨淄,齊王建與後勝馬上向秦不戰而降,齊國滅亡。秦國走完了削平群雄、統一六國最後一程。
秦始皇在十幾年征服六國、完成統一霸業屢次征戰中,從不見有關其坑卒、屠城記載,實為中國歷代最仁慈君王之一。後代歷史,文人多將秦始皇橫掃六國描述為「暴」;一些六國後裔,含亡國之恨,不念秦始皇仁慈活命之恩,反冠「殘暴」予秦始皇,非真秦始皇也!倘若秦始皇真如此「殘暴」,六國後裔恐怕早被趕盡殺絕。
從二十二歲親政,至三十九歲出兵擊敗山東齊國,進而完成統一中國之歷史大業,秦始皇在短短十七年之內,迅速結束春秋戰國時期長達幾百年諸侯混戰局面,遂又不失時機制定與頒佈一系列有利於統一之法令及措施,建立並完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皇朝。這種氣魄,遠非一般帝王能比。用前人未有之魄力、膽略,大刀闊斧,恰是應天時,順民心,讓世人重享安寧。
三、任人唯賢,善終不疑
秦始皇勇於開拓、十分開明,一生極為重視和重用人才。其用人眼光、膽識和胸襟氣度皆非同尋常,而且,既用之則充份信任、善始善終,其對人真誠寬容,遠超一般帝王之上。
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韓國水工鄭國受韓王之命假藉協助修築水渠疲秦之謀敗露,秦宗室大臣藉機建議秦始皇驅逐在秦國謀事之所有諸侯國「客卿」,秦始皇遂頒「逐客令」,命令所有在秦任職「客卿」必須在規定時限內一律離開秦國。李斯在離秦途中給秦始皇上書《諫逐客書》,力陳「客卿」為秦所作貢獻、留用「客卿」重要及逐客之弊害,秦始皇閱後,立即收回「逐客令」,重邀被逐客卿回秦供職。不久還任用李斯做了廷尉。在李斯及鄭國勸說下,秦始皇權衡利弊,毅然採納其建議,赦免疲秦之計主謀鄭國,並讓他繼續主持鄭國渠之修鑿,用近十年時間終於修成秦國第二大水利工程——鄭國渠。
秦始皇用人之道,任人唯賢,無國界之分。為得到著名謀略軍事家、當時尚在魏國作將軍之尉繚,秦始皇派李斯入魏勸說,最後終於說服尉繚入秦,成為他東征六國主要謀士之一。有人把韓國公子韓非之書札傳到秦國,當秦始皇看到韓非《孤憤》、《五蠹》之書,不僅讚歎道:「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其後,秦始皇想方設法迎韓非於秦國。
滅楚之戰,秦始皇親請稱病在家大將軍王翦出山,終於打動王翦並答應作徵楚大統帥。最後贏得滅楚之戰。
因犯法而被關押之縣胥吏程邈在監獄裏研究文字改革,他把李斯創制小篆圓折改成了方折,削繁就簡,經過十年努力,終於成就一種新體字,即隸書。後來有人把這些字上奏,秦始皇看後,認為很實用,遂赦免並起用程邈,讓其在御史寺裏供職。
秦始皇身邊聚集了一大批頗有才能之「客卿」,其中包括:丞相李斯(來自楚國)、軍事家尉繚(來自魏國)、將軍趙佗(來自趙國)、上卿甘羅(秦將甘茂之孫,甘茂來自齊國)、將軍蒙武及其兒子大將軍蒙恬、蒙毅兄弟(蒙武是秦老將軍蒙驁之子,蒙驁來自齊國)、水利專家鄭國(來自韓國)、帝王權謀理論家韓非(來自韓國)、客卿茅焦(來自齊國)等。這些「客卿」都是後來秦始皇打江山,理國政重臣。
秦始皇對人才極為尊重,與人相處,能屈能伸,和人情、近世理。為爭取到尉繚,秦始皇不惜以帝王之尊,「與之抗禮」,「衣服飲食與之同」(《史記秦始皇本紀》)雖然尉繚對秦始皇之為人屢有微詞,秦始皇亦充耳不聞,繼續放心任用。
鄭國雖是敵國奸細,秦始皇不但沒有誅殺他,反而予以重用,讓他主持完成著名水利工程「鄭國渠」,大大增強了秦國經濟實力。荊軻刺秦時助手高漸離在荊軻刺秦失敗後流亡民間,秦始皇愛惜其音樂才華,「重赦之」,命他為宮廷樂師。
秦始皇用人之最大特點是放手,用人不疑,不干預,給手下將、相以極大自主權。他將二十萬大軍交於李信,將六十萬大軍交於王翦,將三十萬大軍交於蒙恬,不設置各種限制他們權力之障礙,也不干預他們指揮作戰過程。李信年輕氣盛,率二十萬大軍攻楚,為楚所敗。但秦始皇沒有追究其責任,而是繼續信任他,使他與王賁一起攻燕,讓其得以立下俘虜燕王之功績。
統一全國後,秦始皇對那些功臣宿將,繼續委以重任,與重要人物比如李斯、王翦、蒙恬等著名將相都善始善終,關係相當融洽親密。秦始皇與李斯君臣三十年,有始有終,最為典型。
第三章 明主治國百世築基
秦始皇是一位富有雄心壯志之明君,一生勤政。史書稱秦始皇「晝判獄而夜理書」,夜以繼日,辛勤工作。據載,每天批閱各種奏請簡札達一百三十多斤重。
他完成統一大業之後,又以其非凡之雄才大略,拓土開疆,迅速制定與頒佈了一系列開創性法令及措施,建立並完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皇朝。其所奠定之皇朝體制,為中華民族後兩千年奠定了堅實基礎,揭開了歷史新篇章。
秦朝以前夏、商、周三個王朝為三個大國。中等國謂之方國或諸侯,小者以族屬為名,星羅棋佈。其生存狀態,一直處於融合與兼併過程中。
夏朝之疆域跨今黃河中游南北兩側。商滅夏朝,疆域擴至黃河中下游兩側,但均無明確疆界。西周滅商之後,號稱「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詩小雅北山》)據春秋前期王室大夫詹桓伯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毫,吾北土也。」(《左傳昭公九年》)周王室在這個範圍之內仍未統一,王室只佔據邦畿以內地區,其它皆為大小封國,皆處獨立或半獨立狀態。春秋時期,王室衰微,大國爭霸;戰國時期,七雄爭戰,談不到統一。唯到秦始皇時,才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疆域形勢。
秦始皇在滅六國之後,並未停止前進步伐,而是命滅楚之軍事統帥王翦繼續向東南進軍。東越投降,將其疆土劃入會稽郡(今江蘇蘇州)。閩越投降,就地設閩中郡(今福建福州)。又命尉屠睢等進軍嶺南,在南越北區設南海(今廣東廣州)、桂林(今廣西桂平)、象(今崇左)三郡。又命常頞向西南夷進軍,開五尺道,自今四川宜賓南達雲南曲靖。(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