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平民的襲擊案接踵而來,讓在歐洲以安寧、富裕著稱的德國人惴惴不安,擔心下次在何時何地再遭遇恐襲,感慨國家不再安全。
民眾:國家不再安全
慕尼黑曾被譽為德國最安全、最有幸福感的城市,自1972年奧運期間發生巴勒斯坦恐怖份子殺害11名以色列選手的慘案後,該市數十年未曾遭遇重大恐襲案。
但1星期以來的2宗襲擊案已直接撼動德國的安全政策。慕尼黑已宣佈進入緊急狀態,街上出現大批武裝軍警和特種部隊,全球知名的德國邊防軍第9反恐大隊也出現在那裏。默克爾23日召開國安會議,並在電視演說中誓言徹查有關事件,全力捍衛民眾安全和自由。
根據警方公佈的資料,10年來已阻止科隆、法蘭克福、柏林、杜塞爾多夫、慕尼黑等地共十多件恐襲案的發生。但聯邦刑警聯盟主席諾伊曼表示,德國面臨國際恐怖主義的威脅「已成為常態」,事先阻止「純屬僥倖」,必須保持警惕。
一名慕尼黑華人說:「人們以為其他一些種族衝突和仇恨較突出的國家更容易發生這種事,現在出了這麼大的恐襲事件,對我們居住在這裏的人來說是很大的衝擊。」
但46歲男子貝恩德對此並不感到驚訝,「我早已預期會有這些事,之前已有法國、(比利時)布魯塞爾遇襲,歐洲任何地點都有可能遇襲,這裏已不再安全」。
逾7成德國人憂恐襲
民調顯示,德國人在前一年僅31%擔憂恐襲,今年5月升至73%,達到史上最高。外界認為,難民湧入及過度嚴謹的私隱保護政策,削弱了政府應對恐襲的能力。
德國總理默克爾去年決定對難民採取歡迎態度,至今接收超過80萬名來自敘利亞、阿富汗及伊拉克等國的難民。巴伐利亞州奧森富爾特市在過去20年來一直友善接待敘利亞難民,難民也樂於融入當地社會。但近來多出不少來自其它地區的難民,其中許多不願共融,導致社會分裂。
巴伐利亞也是自去年爆發難民危機後,新難民湧入德國的首站,大部份身份尚未核實。州長已為難民上限多次與聯邦政府爭論。而因邊境管控和維持難民收容點秩序等耗費大量警力,也間接使難民入境大州應對犯罪能力被實質性削弱。另外,由於不想讓社會重返過去那種警察國家監督人民私生活的模式,德國制定了近乎嚴苛的個人私隱保護法例。
但這也讓當局在火車站、機場、小區等人群密集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難以大規模安裝監控系統,導致潛在的本土恐怖份子有機可乘。如何平衡安全與私隱已成為最大挑戰之一。
政要呼籲收緊槍枝法
慕尼黑發生槍擊案後,包括副總理加布里爾、內政部長德梅齊埃在內的多名德國政要呼籲加強對槍枝銷售和購買的控制。2013年德國槍枝擁有率位居世界第4位,僅次於美國、瑞士和芬蘭。
美國國會圖書館報告稱,德國有些控槍措施在世界最嚴格,包括25歲以下買主購槍前須接受心理檢查;全面禁止全自動槍枝;半自動槍枝僅限用於狩獵和競技射擊。
巴伐利亞州內政部長海爾曼則建議今後在暴力案發生時,派遣國防軍協同警察共同行動。他還表示,因歷史原因而有所保留的做法已經過時,「我們已不再生活在魏瑪共和國時代,而是擁有堅實的民主體系」。聯邦國防部長萊恩稱,國防軍當時曾派出巡邏隊待命。◇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