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中國過去多年來一直依靠所謂的「三駕馬車」來支撐經濟,即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消費和出口,造成大量產能過剩等一連串後遺症。

大陸經濟目前處於下行狀態,同時當局正進行經濟轉型,這些都引發高度關注。近日, 有經濟學家發長文,探討了過去多年來的經濟發展模式,即依賴大量投資追求高速增長,及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並表示目前的結構性改革並非易事。

經濟學家厲以寧5月16日發表文章談到,過去投資過多,追求高速增長,但是如果高速增長違背了市場、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是不能持久的。

他表示,目前的通貨膨脹正是前些年大規模投資的結果,那種高速增長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包括資源過度消耗、生態惡化、部份產業產能過剩、經濟效益普遍低效、缺乏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

中國經濟現在的問題是之前留下的後遺症,即大量重複的、低水平的建設,以及產能過剩及其所導致的資源浪費和缺乏效率。

所以,現在要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改革、結構創新,都不是易事,因為之前的過度投資太多,要想扭轉過來並不容易。

而技術創新要想在市場中佔有一定位置也需要經過多年的積累。

只顧增長耽誤創新

談到技術創新,厲以寧表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包括美國、德國、日本在內的發達國家都是在進行技術創新,但是中國卻在追求高速增長,耽誤了技術創新和結構改革的時間。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過去多年來一直依靠所謂的「三駕馬車」來支撐經濟,即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消費和出口。

國興資本董事長鄭和平4月25日發表文章表示,「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產生了大量的產能過剩」。

北京高層智囊團成員許善達近日表示,過去大規模投資的相當一部份投入到了當時已經產能過剩的行業,比如鋼鐵、煤炭等,後來即使改變投資領域,但之前的投資項目已經無法停工,否則損失更大,所以造成產能過剩越來越嚴重。

道德力量不容忽視

厲以寧說,中國最終應該做到的是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創建品牌、在國內留住消費者,這樣才不會發生大量中國消費者競相出國購買日用品的現象。

據悉,2015年中國遊客在境外消費高達1.2萬億元,購物的種類大到豪宅,小到馬桶蓋、電飯鍋等日常生活用品。

厲以寧在文章最後還特別提到一點,人們在探討經濟問題的時候除了市場調節、政府調節等,還有一點是不能忽視的——道德力量。他認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道德力量的重要性要高於市場調節和政府調節,只有有了道德的自律性,才能保證社會的繼續發展。◇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