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出版機構劍橋大學出版社8月18日宣佈,應中共要求,從《中國季刊》上撤下315篇敏感文章,內容涉及六四、文革、香港、台灣、新疆和西藏等問題。此舉在國際學術界引發強烈反彈。出版社於是在8月21日收回撤稿決定,8月22日在微博上發表劍橋大學聲明說,劍橋先前決定撤文是為了避免中國網站遭封。但此聲明本身隨後被中共網監從大陸網上刪除。那麼這次撤稿事件到底折射出中國存在的哪些問題呢?

1.顯示出中共的不安全感

撤稿事件一方面體現出了中共的橫蠻和一些國外機構的軟弱。但另一方面,也凸顯了中共「風聲鶴唳」的不安全感。《中國季刊》表示,對撤稿事件感到「深切關注和失望」,稱「這項對學術自由的限制並非孤立舉動,而是縮窄中國社會的公共參與和討論的政策延伸」。

多家外媒報道稱,雖然中共屢屢屏蔽被其視為敏感的媒體平台,如《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和路透社等,但此次對於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審查還是不同,因為遭審查的海外學術刊物讀者群小,不像華日和路透等媒體受眾群體比較大,影響也比較大。

中共日前開始審查波及人數少的海外學術刊物,這一舉動不僅凸顯其無孔不入的特點,還反映了中共的不安全感。曾在《中國季刊》發表文章的香港城市大學前政治學教授鄭宇碩接受採訪時說,中共的這一舉動不遵守國際慣例,「是對國際學術自由的不尊重,事實上也反映中國領導層的不安全的感覺。」

鄭宇碩教授還說:「除在大學教書的人,或者讀研究生的人,普通的人是不太看這些文章的,它的影響力對普羅大眾來說是有限的。」美聯社的報道稱,世界各國許多學者呼籲劍橋重新在其中國網站放上被拿下的文章,從而凸顯出他們對言論自由的關注,以及關注中共對學術組織日益增強的影響控制力。

2.凸顯「依法治國」的虛偽

面對經濟轉型的壓力,中共為了吸引外資繼續輸血和避免國內資金外逃,一方面強力控制,但另一方面則不斷舉起「依法治國」的旗幟,但撤稿事件顯然是中共當局公然「自打嘴巴」。

大陸知名學者、社會學家李銀河對美國之音說,中國現在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許多的影視節目、書籍報刊等為了能夠順利的出版,他們都在打擦邊球,都在自我修正來儘量的躲避審查制度,可是卻不去探究它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中國本來就不該有審查制度。因為這是違反中國《憲法》的。

中共官媒稱「在中國開發市場就要依據中國法律」,但中國《憲法》第35條給了中國老百姓很多自由,比如言論、遊行、集會、結社、示威、出版等自由。

蘋果在7月末已從其中國區應用軟件商店撤下了多款幫助用戶翻越防火長城的應用軟件VPN,理由是要符合中共的規定。蘋果的這一做法遭到了廣泛的譴責。

外界評論說:「喬布斯在創立蘋果公司時或許無法想到,中國市場巨大的利益背後會讓公司面臨『道德層面』的悖論選擇。」除了蘋果外,美國電商巨擘亞馬遜在中國的業務營運商也開始執行中共對在線內容嚴格限制的規定。

美國之音評論員海濤也表示,言論不審查是中國《憲法》第35條的規定。海濤還說,在中國的現實生活中,第35條《憲法》往往被更實的諸如刑法條律、公安部制定的《社會治安管理條例》等所取代,因此在實際運行中就被完全虛化。

另一方面,中國雖然加入了聯合國,但卻沒有履行《聯合國憲章》賦予公民的言論自由和知情權,也引發社會人士的質問。中國社會觀察家田奇莊認為,中共的審查制度就是剝奪了公民的言論自由和知情權這兩項最重要的權利。

3.網絡審查陷入管制怪圈

中國正式開始有互聯網大約是1996年,從1998年開始,也就是江澤民掌權時代,中共就陸續建立兩大系統,一是長城防火牆;一是金盾工程。

耗資巨大、專門用來監控民眾的金盾工程就是由江澤民之子江綿恆所主導,目的是阻斷中國人看到海外關於其父江澤民和其家族的醜行、不讓人們獲知有關人權自由特別是有關法輪功的正面資訊。這一工程,將對民眾的信息監控發揮到極致,對國民和整個中國社會的危害極大。

日前,中共的網絡審查員已形成龐大的雜牌軍。這個雜牌軍由專業審查員、業餘審查員、網絡監督員、網絡保安、網警、網絡管理員、五毛黨等構成。

自由亞洲電台的報道稱,這個無孔不入的控制、限制和管制系統,已陷入管制怪圈,也就是說,越管制越管不住。這種現象的結果正如梁文道先生所說:「越多審查,越多自由。」

中共管制之所以陷入管制怪圈,首先是因為不甘與世隔絕、試圖掙脫審查的網民越來越多。中共黨媒新華網2017年2月7日發出消息,稱大陸「翻牆」用戶眾多,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lobal WebIndex的調研估測,中國的VPN用戶可能多達9,000萬。有網民稱,這比共產黨人數還多。

面對眾多人上網,網監人手嚴重不足,經常是按下了葫蘆又浮起了瓢。李銀河曾在其文章中說,在現今互聯網時代,對言論審查或控制言論幾乎已經不可能完全的成功了。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可以在這一工程上取得成功。

自由亞洲電台稱,造成管制怪圈的最根本原因還是網民的反彈。絕大多數網民對審查深惡痛絕。有的說,中共的審查遠甚於清朝文字獄,是中共的政治操縱。有的認為,網絡審查是對個人人權和自由的極大侵犯,嚴重違背中國《憲法》。網民們相信,越來越多的網絡限制和管制只會激怒普通用戶,最終群眾將一點一點的贏回言論自由。

此外,中國網民對自由信息的渴望也令中共難以壓制。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 李銀河7月9日曾在微博發表長篇文章,呼籲徹底廢除中國「言論審查制度」。文章指出,中國言論審查尺度之嚴已經到了風聲鶴唳、吹毛求疵的地步。文章在短短幾個小時內獲得上萬次的轉發,還有數萬人的點讚,不過很快就遭到了刪除。

據德國之聲的報道,美國人權組織「自由之家」專門負責網絡信息流通自由的厄普(Madeline Earp)表示,儘管中國人上網受到諸多限制,困難日漸增加,但使用各種工具避開限制翻牆上網的網民也日漸增多。

4.中共審查制度有何影響

中國社會觀察家田奇莊說,如果沒有了正常的發言權、表達權,不僅僅是對中國公民的傷害,而最終當權者也要為其錯誤的決策付出高昂的代價。因為沒有正常的表達,對官員就不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官員的胡作非為就會導致執政能力的下降,這肯定對國家是不利的。

有評論說,中共的言論審查讓人只能接受官方認可的言論,並排斥一切不同觀點,這就使人完全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商業方面,在「中國美國商會」去年的調查中,79%的公司說,中共網絡過濾器阻止它們獲得訊息和商業工具,損害了公司的利益。

另一方面,面對普通製造業逐漸失去競爭力,中共一直叫「創新」,但這種封網、審查的做法卻是從根本上扼殺了任何「創新」的可能。在科研方面,互聯網是共享,大家都能夠得到彼此的免費訊息,現在的很多技術都可以到外國網站上去搜索人家已經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封鎖會使很多技術網站上不去。

再回到劍橋撤稿一事,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稱,《中國季刊》及《亞洲研究期刊》的讀者範圍很窄,撤掉一些文章所產生的影響也應很小,因此不是甚麼大事。但全球知識界人士的看法卻完全相反,認為此事的影響非同小可。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專家包定(Christopher Balding)在劍橋撤稿後發起請願活動,希望劍橋大學出版社及學術界面對中共審查時,要挺身而出。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展江說:「審查制度蔓延到學術界,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他表示,對於中國學者來說,「這意味著研究工作受到限制,變得更加困難」。

加拿大卑詩大學歷史系博士生韓曉明(Jonathan Henshaw)對BBC說,中國屏蔽網站及限制得到資訊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已經持續一段時間。限制取得論文及著作,對中國學者不公,而且對學術交流及研究有負面的影響。◇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