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就在中共外管局悄然大手筆佈局A股的同時,中國企業正快速向海外擴張。

《金融時報》4月1日報道,中國創下在單季度海外併購中佔比的最高紀錄,中國大陸企業對海外企業的收購交易在所有交易活動中的佔比達到近六分之一。

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交易活動的規模6820億美元,其中1010億美元(即15%)涉及中國買方。以這一水平來看,中國第一季度境外交易總額逼近2015年全年1090億美元的交易紀錄。

而彭博社匯總的數據與湯森路透有些出入,其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年內迄今已宣佈的海外併購交易規模達1130億美元,不僅超過2014年全年而且接近去年創紀錄的1210億美元水平。

中國化工2月宣佈以每股465美元的現金收購先正達,收購金額超430億美元,成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併購交易。

富士康35億美元收購夏普控股權;海爾斥資54億美元現金收購通用電氣旗下電器業務;大連萬達35億美元收購美國傳奇影業。

收購企業類型呈現多元化特徵,包括傳統能源、礦業、製造業、消費品行業、TMT等。中資遍及的地區也呈現多樣性,相比於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中國企業越發重視發達經濟體中的成熟資產。

人民幣貶值壓力

人民幣貶值壓力或許是促使中資在全球大舉擴張的動力之一。

顧問和分析師認為,此輪收購潮的部份原因在於對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整體擔憂,而交易迅速增加在某些方面與資本外流類似。

交易撮合者稱,中國收購方得到了中國國有銀行大量寬鬆貸款的幫助。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國有銀行仍然渴望為往往被視為比國內資產更安全的境外資產批准貸款。

高盛全球併購業務聯合負責人Gregg Lemkau在該公司官網發佈的一段視頻中稱,這種讓中國企業海外併購,讓資本走出中國、在全球各地投資的渴望,感覺好像是由高層推動。今年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活動有可能達到去年的五倍,而很多大型交易中涉及的中國公司,外界甚至聞所未聞。

Lemkau認為,「在貶值之前以海外價值更高的貨幣投資於美元或者歐元資產似乎是『當務之急』。」

中金公司分析師王漢鋒在研報也表示,人民幣未來雙向波動的可能性更大,而非過去多年的單向升值,促使企業考慮將剩餘資金配置在海外資產。

花旗集團(Citigroup)亞太區全球跨境併購部主管彭高年(Colin Banfield)表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境外併購交易潮已經改變了全球併購版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