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惠文王十六年時,趙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秦昭襄王寫了一封信說,願以15座城來交換這塊玉。當時趙何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說了一句很著名的話:「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智勇雙全 藺相如完璧歸趙
藺相如帶寶玉到了秦國。在秦廷上,秦昭襄王很得意,把寶玉拿過來看,看完後又傳給大臣看,大臣看後又傳給後宮美人看,一字不提要給趙國15座城的事。藺相如當時一看,要想完璧歸趙,首先得把寶玉給騙回來,然後再想辦法送回趙國。於是他跟秦王說:「璧有微瑕,請指示王。」秦王說:「是嗎?」立刻把寶玉交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拿到寶玉後,就退到一個柱子旁邊,背靠著柱子,以防後面有人來搶,並且說:「我來送寶玉時,很多人懷疑秦國是不會給趙國城的。但我認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何況秦國這樣一個大國的國君,所以我把寶玉拿來了。沒想到大王拿到寶玉之後,如此輕慢,不但給大臣看,還傳給後宮美人看。我看大王根本沒有誠意要把15座城給趙國,如果您要逼我,今天我的腦袋就和這玉,一塊撞碎在柱子上。」然後他做出一個要跟這個寶玉一塊撞碎的樣子。
秦王很緊張,說:「不要撞,你不是要15座城嗎?」他把有司叫過來,拿地圖說:「從這裏開始劃15座城給趙國。」藺相如知道他沒誠意,又說:「趙王非常重視這次外交,所以沐浴齋戒五日(不喝酒、不吃肉、不碰女人)然後恭恭敬敬寫下國書,讓我把寶玉送過來。如果大王想要得到這塊寶玉,也請齋戒五日,設九賓之禮(即最隆重的外交禮節),來迎接這塊寶玉,我才可以把玉給您。」
寶玉在藺相如手裏,秦王沒辦法,就說:「好吧!」藺相如回到館驛,讓手下把寶玉纏在身上,並從小道跑回趙國。五天後,秦王在朝堂上設九賓之禮,準備迎接寶玉。藺相如大搖大擺進來,兩手空空。秦王問:「寶玉呢?」藺相如說:「已送回趙國。」秦王大怒。藺相如說:「秦國從秦穆公開始到現在,張儀欺楚、商鞅欺魏、孟明欺晉,20多個國君從無信義,我怕把寶玉送上,大王不給我們城怎麼辦?現在秦強而趙弱,如果大王先把15座城給趙國,趙國不敢不把玉給秦。」藺相如最後還說:「我知道欺騙大王是犯死罪的,請把大鍋架起來,我可以跳到油鍋裏去。」秦王看藺相如這麼無畏,而且講話很佔理,就說:「算了,即使殺了你,寶玉也不會到秦國來。」反而把藺相如禮送回趙國。
澠池會 趙國獲外交勝利
完璧歸趙之後第二年,即公元前282年,秦國攻佔了趙國2座城;在公元前281年,又佔領了趙國的石城,今天的河南省林縣;然後在公元前280年進攻趙國,斬首3萬人。
在完璧歸趙後,連續三年,秦國對趙國實施打擊,趙國損兵失地。公元前279年,秦國要進攻楚國。為避免對南面的楚國和北邊的趙國兩線作戰,秦國想跟趙國搞好關係。秦王給趙王寫信,約趙王到澠池相會,地點在現在河南省澠池縣的附近,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澠池會。
信送到後,趙惠文王不敢去。因為在澠池會之前,楚懷王就是這樣被騙到秦國軟禁至死。而趙王手下的大將軍廉頗和藺相如都要求趙王去赴會,不能示弱,趙何就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準備去見秦王。出發前,廉頗跟趙惠文王做了一個約定,他說:「我估計澠池舉行這個外交活動,前後也不過就是30天。如果30天內您回不來,那麼我請求立一個人來繼您趙王的位子,這樣秦國就沒有可要脅的了。」趙王答應了。
趙王到澠池聚會,大家酒喝得很高興。秦王說:「我聽說趙王非常精通音律,可不可為我彈一下瑟?」趙王不知道是計,就演奏了一番。秦王立刻把秦國史官叫來,說:「你記下這年、月、日,秦王與趙王相會於澠池,趙王為秦王鼓瑟(把趙王放到了樂工的地位)。」當時趙國大臣的臉色都變了。藺相如把桌上一個瓦盆端起來,走到秦王的跟前說:「我聽說大王也善於秦國的音樂,請大王擊缶。」缶就是瓦盆。秦王說:「寡人不會去擊缶的。」藺相如又往前走了幾步,說:「就算秦國有百萬雄兵,在五步之內我可以把脖子裏的一腔熱血,都濺到大王的身上。」意思是我豁出去和您拼了!秦王的護衛要衝過來,藺相如怒髮衝冠,睜大眼睛大喝一聲,秦國侍衛都嚇壞了,退下去了。秦王雖然很不高興,還是拿起筷子來,在瓦盆上敲了一下。藺相如馬上叫趙國的史官,寫上年、月、日,趙王與秦王會於澠池,趙王令秦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們不服氣,說:「請趙國割15城為秦王壽。」藺相如說:「禮尚往來,請秦國割咸陽為趙王壽。」秦昭襄王說:「大家不要吵了,我們喝酒。」就把這個事遮過去了。
為何秦國當時沒對趙國動手呢?一是趙國的軍事力量還是很強大的,另外,秦國準備對楚國用兵,不得不跟趙國搞好關係。澠池會之後,秦王把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就是秦昭襄王的孫子,叫做異人,送到趙國去做人質,表示不會再打趙國,兩邊訂了一個盟約。過去經常是弱國給強國送人質,或交換人質,但這次秦國主動把太子安國君的兒子,送到趙國去做人質,這是趙國重大的外交勝利。異人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他的兒子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負荊請罪 廉頗藺相如結刎頸之交
趙王在澠池會上很有面子,風光地帶了一個人質回國。他覺得藺相如的功勞太大了,於是就拜藺相如為上卿,這是一國最高的爵位,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高興,說:「我有攻城野戰之大功,九死一生為趙國開疆拓土,而藺相如只以口舌之勞,位居吾上,將來見到藺相如,我一定要羞辱他一下。」藺相如聽到這話之後,為了避免跟廉頗相見,就不上朝。
有一次藺相如出去的時候,遠遠看見廉頗的車駛過來,馬上命令趕車的人,將車趕到旁邊胡同裏去,等廉頗車子過去後才出來。所以廉頗在外邊更加趾高氣昂。藺相如手下的門客們,跟藺相如說:「我們拋棄自己的家庭,拋棄自己的土地來跟您,是因為您是一個大丈夫啊!現在您的爵位比廉頗高,在大街上見到廉頗,都這麼窩囊,我們實在是太沒面子了,我們走了不跟著您了。」
藺相如攔住他們說:「你們覺得廉將軍和秦王比,誰更厲害?」門客回答:「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以秦王如此的威勢,我藺相如敢在朝堂上呵斥他,辱其群臣,難道我會怕廉將軍嗎?」《史記》的原文是「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二人在也」,就是因為害怕我和廉頗二虎相爭,必有一傷,我「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
門客聽了很感動,後來這件事情就傳到廉頗那裏,廉頗也很感動。廉頗就把上衣脫了,光了背脊,在身上綁了一根籐條,然後跑到藺相如的家門口,跪在門口,負荊請罪。荊就是籐條,意思是我犯了罪,向你道歉,打我一頓吧!藺相如一看廉頗「負荊請罪」也很感動,出了門把廉頗扶起來。廉頗說:「我見識淺陋,沒想到你是如此地大度。」於是兩個人握著手,相持泣下,結為「刎頸之交」。「刎頸之交」、「負荊請罪」這兩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其實藺相如也是領軍打過仗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他曾經派兵攻打過齊國,一直打到齊國的平邑。藺相如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以智慧和膽識來完璧歸趙。他能屈能伸,靠謙下,去贏得別人的心。
謙下是非常了不起的美德。老子講:「江海之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意思是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河流匯聚的地方,是因為江海把自己擺得比所有河流都要低。司馬遷對藺相如有一個評價:「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
當時趙國足以抗衡秦國,如果六國能夠聯合起來,秦國就休想統一天下。可是,有個人離開魏國到了秦國,他不但為秦國製訂了統一天下的戰略,同時也促成了秦趙之間的一場戰略決戰。那麼這個人是誰?請看《遠交近攻》。(購買《笑談風雲》DVD,請訪問http://shopping.ntdtv.com/)◇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