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文明和匈奴的遊牧文明之間,除了降水量400毫米這條天然的分界線外,還有一個人工建築,就是秦始皇所修建的萬里長城。萬里長城之外,基本上屬於遊牧民族,不適合於種地;萬里長城之內適合於種地,屬於農耕文明。
過去說:「耕讀傳家。」需要幹農活時,就去種地;農閒冬天時就在家裏閉門讀書,比較有利於文明的傳承。因為土地不能移動,所以一個家族的人,會聚族而居。後世的學者對比中國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以及商業文明這幾種社會形態,來論證儒家文化在中國的合理性,應該說在一定層面中可以自圓其說。
《中國哲學簡史》
談儒家文化成為官學原因
一個家族中有許多關係要處理,比如說父子的關係、兄弟的關係、妯娌之間的關係,這就需要有一套維繫家庭的倫理。而儒家,就是維繫這套家庭倫理的學說。比如儒家提倡父親要慈,兒子要孝,兄弟互相之間要友愛。把這種家庭倫理擴展成社會的倫理,就是把國君比做父親,把大臣比做兒子,都說如君如父,臣就是臣子。家庭的倫理中要求父慈子孝,推廣到社會上,就是國君應該仁,大臣應該忠,「君仁臣忠」對應了「父慈子孝」。在家庭中兄弟之間要友愛,推廣到社會上,儒家講「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社會上處理跟別人的關係,就像處理兄弟的關係,也是從家庭的倫理所推展出來的。這就是為甚麼儒家的文化,容易被社會所接納,因為在家庭中大家已經接受了,只不過是把它推展到整個的國家,推展到社會上而已,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
在一個家庭中,父親的地位是天然地高於兒子的。兒子從出生,就要聽父親的話,長大之後父親還在,還需要去孝敬父親,還需要聽父親的話。這樣在家族中,就有一個天然的等級,父親的權威天然地高於兒子。這種等級觀念往社會上推廣,就變成了國君的地位,天然高於大臣。這就是《中國哲學簡史》對為甚麼儒家的文化在後代成為官學,能夠被整個社會,也能夠被執政者所接受的解釋。
《中國哲學簡史》還舉了一個例子,比較農耕文明和希臘的商業文明的不同。為甚麼古代希臘是城邦民主制呢?因為當時希臘都是一些很小的城邦,大家做生意誰也不認識誰,就很難說誰的地位天然高。既然大家是平等的,那麼要決定一件事情,只能大家商量著來,這就是一種原始的民主制度,就變成了古希臘這種城邦的民主制度。而中國這種農業文明,由於大家族的天然序列,就帶來了後來儒家所提倡的君臣或父子的一種社會倫理。
中國的家族是很大的,在中國最早的一部辭典《爾雅》裏邊,提到的家族關係,大概有一百多個。比如父親和兒子、舅舅和外甥、叔叔和侄子,再比如伯父、妯娌、連襟等等,有很多類似這樣關係的詞,在西方的語言中,找不到對應的詞,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比較大的特點。
三蘇《六國論》
反思六國滅亡的原因
秦王滅掉六國,很多人都在反思六國滅亡的原因。在唐宋八大家中,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三人,都曾寫過同樣題目的文章,叫做《六國論》。
蘇洵在《六國論》中,論證六國滅亡原因時,提出一個觀點,他說:「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意思說六國的滅亡,並不是因為他們軍事上的失敗,而是他們的國策失敗。六國想方設法賄賂秦國,以為把城池和土地送給秦國之後,秦國就會維護兩國間的和平。對這種做法,蘇洵引用了《史記.魏世家》裏邊的一句話:「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用土地去侍奉秦國,就像抱著柴火去滅火一樣,甚麼時候柴火燒光了,甚麼時候火才會滅。所以六國不斷地賄賂秦國,結果只能使秦國越來越強,自己越來越弱,最後就滅亡了。蘇洵說:「如果六國不拿土地賄賂秦國,而去給那些有才能的人,六國不但不會滅亡,而且秦國恐怕連吃飯,都會嚥不下去。」所以蘇洵提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外交上的失誤,或者說國家決策的失誤。
蘇洵的兒子蘇轍,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分析六國滅亡的原因。蘇轍認為,秦國如果想進攻六國,必須要滅掉韓和魏。而韓國和魏國,沒有名山大川作為屏障,抵擋不了秦國的進攻,所以很容易被滅掉。六國如果明智,應該去支持韓和魏。只要韓、魏不亡,那其它別的國家,就都會非常安全。蘇轍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提出韓國和魏國的重要。其實范雎向秦王提出遠交近攻策略時,已經跟秦王說:「應該先蠶食韓國和魏國。」蘇軾也寫了一篇《六國論》,他從六國人才的角度講六國滅亡的原因。
父子三人講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們所講的,是不是六國滅亡的最終原因呢?在《東周列國誌》寫到六國滅亡時,最後有一首詩作為總結:「卜世雖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綿延過歷緣忠厚,陵替隨波為倒顛,六國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東遷,總觀千古興亡局,盡在朝中用佞賢。」
這首詩談到了蘇洵版《六國論》的觀點,就是「六國媚秦甘北面」,六個國家都去賄賂秦國。也提到了蘇軾版的《六國論》裏提到的關於人才的觀點,就是「盡在朝中用佞賢」。《東周列國誌》作者還提出一個觀點,就是「二周失祀恨東遷」,把平王東遷作為東周和六國滅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平王東遷很多人都知道原因,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結果。周幽王是西周最後一個國君,他寵幸一個叫做褒姒的美人。這個美人特別不喜歡笑,周幽王為逗褒姒一笑,貼出一個告示,誰能夠逗褒姒一笑,賞黃金一千斤。有一個叫做虢石父的,出了個主意,說:「我們在驪山設了烽火台,每當有少數民族入侵、周王室受到軍事威脅時,白天就在烽火台上點狼煙,晚上點烽火。」狼糞燒起來,煙升起後是不散的,很遠的地方都能夠看到,所以人們用狼煙四起,來形容戰爭在進行。各國諸侯看到狼煙或者烽火時,就會帶兵來勤王、來救周王室。國家已經安定很長時間了,虢石父說:「不如我們點一下烽火,王后褒姒看到諸侯來救,跑得氣喘吁吁的,但又沒有甚麼事,她可能會覺得很可笑。跟氣喘吁吁的諸侯說:『其實是跟你們開玩笑!』那麼可能會逗笑王后褒姒。」
幽王就在驪山擺下酒宴,跟褒姒在一起飲酒作樂,然後命人點火。這一點火,諸侯的兵都來了,穿著鎧甲,拿著武器,跑得氣喘吁吁的。諸侯的兵到了烽火台下,看見幽王跟美人喝酒。幽王跟諸侯說:「沒甚麼事,逗你們玩的,回去吧!」諸侯很生氣,就解甲回去了。褒姒看到諸侯跑來跑去,覺得很好玩,果然大笑。幽王一看美人笑得簡直太好看了,從此之後,就頻繁舉烽火。諸侯上一次當、兩次當,再舉烽火時諸侯就不來了。後來犬戎入侵時,再舉烽火沒有一個諸侯來救。周幽王被犬戎殺死了,褒姒也被犬戎擄走了,犬戎還焚燒了周的宮室。
幽王死後,他的兒子即位,就是周平王。周平王看到宮室被燒了,不想再待在這了,於是就把國都從當時的鎬京遷到了洛邑,就是現在的河南省洛陽市。(購買《笑談風雲》DVD,請訪問http://shopping.ntdtv.com/)◇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