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的《財政預算案》建議,未來的賣地計劃包含8塊住宅用地,連同鐵路物業項目、市建局計劃、私人開發及重建工程,預計全年可提供的土地總量,足以建造1.37萬個住宅單位。甯漢豪今日(28日)在《財政預算案》簡報會上透露,這8塊住宅用地分別坐落於赤柱、佐敦谷和東涌等地。

在這8塊地皮中,有3塊屬於原有賣地計劃中的項目,其餘5塊則是新加入的地皮,目前正處於重新規劃階段。然而,甯漢豪強調,賣地清單中的地皮何時推出市場、是否最終推出,仍將視乎時機和情況作出判斷。

其中部份較小的地塊可建單位數量少於1千個,合計可提供4,450個住宅單位;她預計明年第一季度,將首先推出屯門的一塊土地,預計可提供約525個單位。她指出,這塊用地的配套設施已相當完備,相信會對市場產生吸引力。此外,她提到,預計首季度將有兩個私人發展或重建項目完成地契修改手續,合計可供應164個單位。

當被問及8幅住宅用地規模較小,是否與樓市低迷有關。她回答說,正是因為要因應時勢作出判斷,才決定推出較小型的用地。她指出,當前經濟剛剛回暖,考慮到市場的承受能力,因此傾向推出這類用地,並認為這樣有助於激發市場的關注。

關於是否會引入分期付款方式支付地價,甯表示政府對此持開放立場。不過,她提到,目前政府推出的地塊規模不算大,大多數發展商在成功投得土地後,都能在一個月內付款,沒有遇到困難或提出特別安排的需求。至於北都片區的開發,她表示投資金額必然龐大,每個片區面積達十幾公頃,涉及資金約一百多至二百億元,所以已向發展商徵詢他們對分期付款的意見,具體安排將視發展商的回應而定。

甯漢豪又稱,私人工程目前正處於一個經濟周期的影響下,導致工程量略為減少,這也使得業界的承建商或顧問公司在招聘時變得更為謹慎。她指出,在未來一年,希望通過建造業議會投入約1.5億元的資金,資助業界聘用大學畢業生,以保留本地建築人才,並協助這些畢業生完成專業訓練。

陳美寶:調整收費時顧及市民承受能力

有意見指《財政預算案》建議向離境私家車徵收200元邊境建設費或影響大灣區融合,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回應指,政府制定此政策時遵循「用者自付、能者多付」的理念,並強調一直支持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發展。當局將積極研究徵費,並指出目前不少市民選擇高鐵、鐵路甚至船隻往來中國大陸,數據顯示大灣區一體化已取得顯著成效。

預算案還提出上調停車計費表、固定罰款、隧道費用以及電動私家車牌照費等本地交通相關收費。陳解釋,當局主要檢視的是多年未有調整的收費項目,例如停車計費表的收費已有超過30年未變動,違規停車的罰款也近30年未作調整。對於隧道收費是否會轉嫁給依賴公共交通的基層市民,陳表示,目前18條主要幹道或隧道中有8條需要收費,免費的各有其原因,有些曾經收費但數年前已取消。她指出,現時需全面審視收費情況,調整時會顧及市民的承受能力,當局將首先進行深入研究,並以交通管理作為首要考量。

何永賢:未來5年供應19萬個公屋單位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未來10年有充足的土地資源,能夠支持30.8萬個公共房屋單位的供給,再加上3萬個「簡約公屋」建成後,未來5年將提供19萬個單位,這比本屆政府剛上任時的5年期增加了大約八成。

她提到,在財政預算案中,將原本300萬元物業需繳納100元印花稅的門檻,提高至400萬元物業,未來購買400萬元物業時,可節省59,900元的印花稅。這些價格較為低廉的物業,通常是面積較小的單位,適合小家庭或年輕人作為首次置業的選擇。她希望這項政策能減輕他們購置物業時的經濟壓力。

何還透露,公營房屋將進一步應用科技,例如在屋邨管理上,已挑選10個公共屋邨作為智能管理的試點項目,以提升管理效率。@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