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總部發生大地震,兩名局長楊潤雄與林世雄突然遭到免職,表面上反映李家超政府上台兩年半以來施政未如理想,需要替換一些零件,讓汽車行駛得更好,同時配合中共的所謂「改革」大旗幟。其實,這次人事變動也凸顯了溫和建制派與強硬鷹派在施政方針上的路線分歧。

建制陣營內部的路線分歧在逐漸浮現。溫和派主張社會修補,重視經濟,這與強硬鷹派更著重政治高壓的主張形成鮮明對比。溫和派代表人物陳智思公開建議,應給予「反送中」更生人士機會重新融入社會,避免社會損失一批有潛力的年輕人,接納和幫助他們有助於緩和社會衝突和促進和解;張炳良則呼籲政府應鼓勵集會,證明香港仍然多元,以及為反修例未起訴案件「劃線」。

其實,兩人都在暗示香港的經濟問題是因為政治路線太強硬,嚇怕了國際社會的投資者和遊客。他們敢於公開說出上述言論,反映中共高層對李家超強硬路線並非鐵板一塊,若香港的經濟狀況真的太差,或有機會改變路線。距離下屆特首選舉尚有2、3年時間,中共仍未決定下屆香港特首的政治路線,所以溫和建制派才有空間發聲「勸諫」。

楊潤雄自出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以來,其施政頻遭質疑,包括郵輪碼頭交通混亂、美斯訪港「甩轆」、以及力推「夜繽紛」計劃未見成效等,都成為政界及輿論批評的焦點。林世雄的任期表現雖不算失敗,但亦難稱亮眼。三隧分流政策落實固然是其政績之一,但出現了除夕煙花活動混亂、北都交通經脈發展緩慢等問題。

下個落台的官員是誰?推動垃圾膠袋徵費政策失敗的環境局局長謝展寰應該是首選吧。他暫時仍未下台,可能是因為環保生態議題不屬於中共《十四五規劃》中確立的香港「八大中心」發展範疇,相對於文化、旅遊、運輸及物流等重點領域,環保生態的政策執行未被視為優先重點,因此沒有成為施政焦點。另外,未有合適又可信的替任人選、要繼續推「走塑」第二階段政策,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有人說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也是大熱下台人選,但我覺得可能性較低,因為在當下的高壓政治環境下,無論是哪位國際級金融精英,都難以挽救千億財赤的困局。若換人後仍無法改善問題,火勢只會燒到李家超身上。

「換官員」可被視為一種施政工具,把民怨矛頭從中共或李家超轉移到「被下台」的官員,李家超可能會在需要鞏固管治威望或應對社會壓力時考慮進一步換人。此舉還能向外界展示政府應變和糾錯能力,重建信任,鞏固合法性。李家超未來是否會進一步「換人」,取決於壓力與威望需求的平衡。在下屆特首人選明朗化前,相信溫和建制派都會繼續施壓。◇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