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領報」(The Annunciation,譯註)是最受歡迎的基督教藝術主題之一。這個至關重要的聖經故事出自《路加福音》。故事中,上帝派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去拜訪一位住在拿撒勒的童貞女瑪利亞。天使長告訴她,她將誕下上帝之子耶穌。起初瑪利亞感到驚訝,質疑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加百列向她解釋說,聖靈要降臨在她身上。瑪麗謙卑地接受了上帝的旨意。
在這一宗教故事的背景下,古往今來的畫家們展現了獨特的視野,反映了他們各自的藝術風格及所處的時代。
錫耶納畫派場景
最美的「聖母領報圖」之一,是由14世紀錫耶納(Siena)藝術家西蒙尼‧馬爾蒂尼(Simone Martini,約1284–1344年)及其內弟利波‧梅米(Lippo Memmi,活躍於1317至1347年間)共同創作的。《聖母領報和聖瑪加利大與聖安沙諾》(Annunciation with St. Margherita and St. Ansanus)完成於1333年,最初是為錫耶納大教堂的聖安沙諾祭壇(altar of St. Ansanus)而作,現為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的珍品。
馬爾蒂尼是14世紀最有天賦、最為成功且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其作品受到同時代意大利早期文藝復興詩人彼特拉克(Petrarch)的推崇。馬爾蒂尼的畫作以精緻、抒情和優雅的技巧為特徵,但又充滿自然主義色彩。
他的贊助人林林總總,其中包括安茹家族(Naples,統治拿坡里的法國家族)、錫耶納共和國政府、阿西西的方濟各會修士,以及法國阿維尼翁(Avignon,他去世前幾年居住地)的教宗宮。馬爾蒂尼的畫風,對同代藝術家及14世紀下半葉的後繼者產生了重大影響,也為在歐洲宮廷與貴族中盛行的「國際哥德式風格」(International Gothic Style)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梅米也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但其成就在藝術史上常被馬爾蒂尼掩蓋,部份原因是他的作品被錯誤地歸屬於後者名下。梅米是錫耶納藝術家之子,畫作以細膩的裝飾性線條和人物造型著稱。在《聖母領報和聖瑪加利大與聖安沙諾》一畫中,學者們很難區分兩位藝術家的手筆,因為他們的合作實在是天衣無縫。
從起伏有致的線條和優雅的色彩中,可以明顯看出這幅畫的源頭是錫耶納,當時該市在托斯卡納本省的競爭對手——佛羅倫斯的繪畫藝術則強調體積感。這幅畫是用蛋彩顏料在木板上繪製的,面板的金色背景為作品增添了神聖感。將雕刻過的銅箔壓印在畫面上的燙金效果源自拜占庭藝術,成為國際哥德式風格的一個關鍵特徵。
中心場景呈現了加百列、瑪利亞和聖靈。天使長剛剛降在地上,這從他飛旋的斗篷和張開的翅膀可以看出來。凸起的銘文傳達了他的問候:「Ave Gratia Plena Dominus Tecum. (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你同在。)」
瑪利亞動態優雅,她扭轉身軀,向後退閃。在兩位藝術家筆下,她對加百列突然顯靈感到驚訝不安。在畫面頂部,聖靈化身為鴿子,周圍環繞著八位天使。畫中還納入了14世紀生活的逼真細節:大理石地板,一盆百合花(象徵瑪利亞),精緻的寶座,華麗的織物,還有一本半開半合的書。
畫的最左邊是聖安沙諾(St. Ansanus)——錫耶納的四位主保聖人之一。最右邊的女子也是一位殉道聖徒,可能是他的母親聖馬克西瑪(St. Maxima),也可能是聖瑪加利大(St. Margherita)。面板上方的圓形畫描繪了四位先知——耶利米(Jeremiah)、以西結(Ezechiel)、以賽亞(Isaiah)和但以理(Daniel)。據烏菲茲美術館,他們手持的卷軸「暗指道成肉身(Incarnation)的奧秘」。
尚佩涅最珍視的主題
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聖母領報」主題,一直延續到17世紀的巴洛克時期。據說,佛蘭德斯出生的法國藝術家菲利普‧德‧尚佩涅(Philippe de Champaigne,1602–1674年)繪有17個版本的「聖母領報圖」,比其它任何題材都要多。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有這一系列中期的一件珍品,約於1644年創作。
這幅畫在橡木板上的小幅油畫,最初是為尚佩涅的王室贊助人——法王路易十三遺孀、王后安妮‧德‧奧地利(Queen Anne of Austria)創作的。後來,這幅畫有了其他顯赫的主人,而它最後一次為史學界所知,是藉由1812年的一幅複製版畫;當時油畫原作在聖彼得堡的私人收藏中。這幅畫2003年重現於世,次年被大都會博物館收購。
尚佩涅是法蘭西學院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法國宮廷畫家,曾受命於國王路易十三、王后安妮、紅衣主教黎塞留(Cardinal Richelieu)及瑪麗‧德‧美第奇王太后等人。他精通多個畫種,包括肖像畫、祭壇畫、歷史畫、靜物畫和風景畫。尚佩涅將他在佛蘭德斯接受的訓練,特別是魯本斯的寫實主義和濃烈豔麗的色彩,融入了1640年代巴黎藝術界好尚的古典風格。他以敏銳的觀察力著稱,在作品中體現為刻畫入微的物件、精確的用色及雕塑般的造型。他的畫作展現出莊重、質樸、冷靜和自然主義的特質。
尚佩涅的創作摒棄裝飾性,轉而採用嚴肅的風格,甚至使用了些「冷色調」(icy palette)。這是受到了揚森主義的影響——作為羅馬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運動,其特點是禁慾主義,尚佩涅在1640年代首次受到吸引。在晚年,他退出宮廷,專注於創作親友肖像(包括主要的揚森主義者)和宗教畫作。
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這幅《聖母領報》,當時是為路易十四之母(兼攝政王)安妮王后在宮內的私人禮拜堂創作的。尚佩涅還與其他知名藝術家一起為這座禮拜堂(1752年拆除)畫了另外幾幅作品。房間的繪畫主題是聖母瑪利亞的生平,這對於作為未來國王之母的安妮王后來說是個合適的題材。《聖母領報》中瑪利亞的面容可能取自尚佩涅的家族成員。尚佩涅早期的《聖母領報》畫風活潑,晚期作品較肅穆,這幅作品則散發著平靜的氣息。
羅塞蒂的詮釋
19世紀英國的一個主要藝術運動是拉斐爾前派兄弟會(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其成員從中世紀和早期文藝復興藝術及文學、音樂中尋找靈感。他們希望為藝術中的寫實主義和情感主義賦予新的生命力,恢復他們認為在盛期文藝復興畫家拉斐爾之前意大利藝術的純粹性。該運動的一些最著名畫作描繪了浪漫化的莎士比亞女英雄、古典神話和中世紀傳說,而神聖的宗教主題也佔有重要一席。
兄弟會的創始人之一是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年)。他出生於英國的意大利裔家庭,是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兼畫家——儘管他接受的正規藝術訓練有限。泰特美術館收藏的《聖母領報》一畫創作於1849至1850年,是藝術家的早期作品,原題為「Ecce Ancilla Domini! (看,上主的婢女!)」。雖然羅塞蒂受到意大利早期文藝復興大師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和安傑利科(Fra Angelico)「聖母領報」名畫的啟發,但這幅畫作展現了他獨特的詮釋。
羅塞蒂採用了高而窄的畫布形制,這一點令人意外,但學者們知道他原本打算將這幅作品創作成雙聯畫,這一構想卻未能實現。羅塞蒂沒有像馬爾蒂尼和梅米的版本那樣以金色為主調,而是主要使用象徵純潔的白色;輔助色則採用原色:藍色與天堂和瑪利亞有關,紅色與基督的鮮血有關(瑪利亞甚至畫成紅髮)。和尚佩涅一樣,羅塞蒂也請家人做模特。他的弟弟和姐姐分別成為加百列和聖母的原型。
羅塞蒂這幅畫對瑪利亞的描繪與眾不同。通常情況下,這位童貞女會端坐沉思或跪地祈禱。為了保有高度寫實主義的效果,羅塞蒂將她安置在一張矮床上。她似乎剛剛睡醒,坐起身來的姿勢有些笨拙,聽到消息不由向後退縮。大天使遞給聖母一枝百合花,枝條上還有一個花苞尚未綻放。聖靈化作一隻白鴿在上方盤旋。畫家在畫面底部寫下「March」(三月)一詞,可能暗指聖母領報節(Feast of the Annunciation)及其日期3月25日。
雖然馬爾蒂尼與梅米、尚佩涅、羅塞蒂使用了不同的線條風格、構圖和色彩,但三幅畫都抓住了「聖母領報」的精髓。這些藝術家都希望將寫實的細節融入神聖的故事,從而加深觀眾與故事的共鳴。這三件作品的創作年代跨越數個世紀,證明聖母領報主題的永恆性滋養了代代藝術家的想像力。
【譯註】聖母領報(The Annunciation),中文又稱天使報喜、受胎告知、聖告等,在基督教中,指報喜天使加百列向童貞女瑪利亞告知她將受聖靈感孕而誕下聖子耶穌。#
原文A Trinity of Annunciation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米歇爾‧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是一位藝術顧問,居住在紐約。她撰寫的文章涉及藝術史、藝術市場、博物館、藝術博覽會和特別展覽等一系列主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