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交會,看似「偶然」,卻似乎又有著難以解釋的「必然」。
孫堅長年征戰中原,後來又被袁術指派奔波江淮一帶,於是,孫堅十四歲的長子孫策帶著母親及弟妹們,由江南富春搬遷到江北的壽春,在地理位置上,更方便連繫父親。
舒城少年名士周瑜聽人說起,鄰近的壽春來了一位少年英豪[1],不僅事母至孝,同時深獲當地豪傑推崇,不禁心生仰慕。
名門貴公子
周瑜,字公瑾,出身盧江舒城的官宦名門,叔伯祖父和曾祖父都曾位列漢朝三公,家風忠貞正直,博學典雅,而且歷代為國舉才,不遺餘力。可以說,周氏一門都是名人顯貴,人才輩出。
周家的沒落,在董卓之亂之時。當時,洛陽大亂,周瑜的堂兄弟周暉趕到京城,想迎接時任大司農的父親周忠回鄉,不料引起董卓的反感,派兵將周暉殺害了。悲痛中,周忠忍氣吞聲,一路護隨獻帝到西安,多年後才跟隨獻帝東歸洛陽。
不過,周家在江淮一代,依然勢力雄厚,向來結交賓客眾多,出入之間,跟隨的馬車有百輛之多。
周瑜的出場,華麗閃亮。「瑜」是美玉的意思,年少的周瑜,人如其名,長得高大英俊,風度翩翩,人稱「美周郎」。此外,周瑜性情恢宏大度,更加文韜武略兼具,不僅飽讀詩書,且自小精通音律,才華洋溢,出落得人中龍鳳,風采奕奕。
周瑜對音樂的鑑賞能力極高,史書中特意記載一個有趣的場景。周瑜在參加宴會時,酒過三巡,也就是與同桌的每個賓客都敬酒三輪了,酒酣耳熱,略有醉意了,聽到宴席上演奏樂曲者彈錯了音,還不自覺回頭望一下,故而當時民間歌謠傳唱說「曲有誤,周郎顧」,意思是如果演奏者彈錯了音,也瞞不過略有醉意的美周郎,他還會回望一眼,「咦!怎麼彈錯了呢!」
總角之交 生死與共
那年,少年周瑜特意前往壽春造訪孫策。兩位少年英雄一見如故,原來,周瑜與孫策同年,周瑜生日只比孫策小一個月,第一次見面,兩人就相談融洽,意氣相投,結下奇妙的緣份。
不久,戰亂逐漸南移,周瑜勸孫策帶著母親移居舒城,周瑜慷慨讓出家中的大宅院給孫策及其母親居住。在周家大宅的廳堂之上,周瑜正式拜孫太夫人為義母,周瑜與孫策定下兄弟情誼,誓言禍福與共,成為義同斷金的生死之交[2]。
孫策也因為周瑜的緣故,結交了許多當地的士大夫,一時之間,江淮地區的人都慕名前來結交,匯聚了豐沛人氣。
初平二年(西元191年),孫堅奉命前往攻打南方荊州的劉表,卻因輕騎行走山林小路,被劉表大將黃祖的伏兵射死。孫策失去了父親,年方十七歲。
南渡大計
喪父之痛,使原本就少年早熟的孫策,一夕成長。孫策悲傷的告別了摯友周瑜,帶著父親的屍骨回到南方埋葬。他決心繼承父親平生的志向,立志闖一番功業,並為父親報仇雪恥。
他打算前去找舅舅吳景,並投靠父親的老長官袁術。孫策的舅舅吳景也是袁術部屬,時任丹楊太守。臨行之前,孫策拜訪了正在服母喪的張紘[3]。
張紘是誰呢?張紘是南方揚州廣陵人,年少時就進入太學,遊學京都,師從當時各大國學名師,才學精深,但是他始終不願到朝廷任職,而是避難回到南方。孫策對於張紘十分尊重,經常向他請益。
孫策對張紘說起自己的志向:「方今漢室中落,天下擾攘,各方英雄俊傑各為私利,都未能扶持朝廷度過危難。先君與袁氏曾經共同擊破董卓,不幸功業未成,最終為黃祖所害。
「我雖然年幼不懂事,但心中仍有小小的志向,我想先到揚州向袁術求得先君的餘兵,到丹楊協助舅舅,收合流散的兵力後,向東據有吳會地區,為父親報讎雪恥,並成為朝廷的外援。您覺得如何呢?」
起初,張紘推說自己見識淺陋,又服喪在身,難以幫忙,但孫策仍誠懇請求:「您高名遠播,遠近皆知,因為素來仰慕您如高山般的才德,今日特來請教您,您為何不直言呢?如果將來我微小的志向能實現,能報得殺父深仇,這將是您的功勞,這也是我衷心的期盼!」說著,孫策淚流不止。
孫策的孝心與誠意,深深打動了張紘。於是,張紘說:「您的計劃甚好。您此番到了丹楊,若能收整南方的兵力,取得荊州、揚州,自然能一報血海深仇。據有了長江沿岸,必能一展威德,匡輔漢室,建立等同春秋時代齊桓公、晉文公的功業。如果功成事立,我自當偕同有志一同的好友,一起到南方相助。」孫策聞言大喜:「那我們就一言為定。」說著並將母親與幼弟委託張紘照顧。
孫策投袁術
孫策到了袁術的帳下,舅舅吳景已經被派往歷陽平亂。雖然初來乍到,孫策很快展現出色的才能,讓袁術大為讚賞,並感歎說:「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然而袁術器量狹小,兩度應允給予孫策重任,都未能實踐諾言,然而孫策並不灰心,而是極力勸說袁術,讓他去協助身在歷陽的舅舅,幫助攻克連年佔據揚州的劉繇,這回,袁術終於同意了,並歸還孫堅早先的舊部軍隊千餘人,讓他成行。
雙雄並肩 橫掃江東
興平二年(西元195年),二十歲的孫策帶著一千餘兵士,馬騎數十匹,以及數百個追隨者出發。孫策沿途招募兵馬,到了歷陽,他已經擁有五六千人馬。
然而,歷陽多年以來戰局複雜,幾番思考,孫策想到了親如兄弟的周瑜。
周瑜的叔父周尚是當時的丹楊太守,丹楊就在鄰近,正巧周瑜此時在丹楊探望叔父。於是,孫策寫了一封信給周瑜請求支援。周瑜收到信,立即率領五百人,船上載滿糧食兵器,連夜趕往歷陽相助。
孫策看到周瑜來到,非常感動,幾年未見,他含淚拉著周瑜的手說:「您來了,一切就沒問題了!」[4]
孫策與周瑜並肩作戰,默契十足,兩人聯手,所向披靡,以迅雷般的速度,不到一年的時間,大敗劉繇、笮融、薛禮等勢力強大的軍閥,神速奠下江東勝利的初聲。
兩人征戰江東,治軍嚴謹,大軍從不擄掠侵犯百姓。同時,孫策宣告:「只要是來投降的人,絕不會加以訊問。一人從軍,可免全家繇役,不願意入伍的,也不勉強。」告示一出,四面八方湧來志願加入軍旅的人,才十天就招募到兩萬餘人,一千多匹馬,聲勢大振,威震江東。
周瑜的叔叔周尚是袁術部屬,周瑜滯留江東佐助孫策,畢竟不好對袁術交代,於是,孫策對周瑜說道:「我以這些士兵繼續攻取吳郡已足夠,您先回去鎮守丹楊吧!」周瑜遂回師丹楊。沒想到,不久袁術派自己的弟弟袁胤代替周尚為丹楊太守,周瑜與叔父便回到壽春。
次年,也就是建安元年(西元196年),情勢起了很大的變化,北方曹操迎來漢獻帝,而南方的孫策也順利攻下會稽,自領太守,成為迅速崛起於東南方的新興勢力。
賢德孫太夫人
孫策家族的快速茁壯,母親孫太夫人是背後的重要支柱。孫太夫人深明禮義,雖然夫君孫堅長年在外征戰,及至戰死沙場,但她始終克盡母職,教子有方,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婦女。孫家兄弟事母至孝,對母親的教誨都深刻銘記,不敢違逆。
孫策攻打烏程縣,當時鄒他、錢銅及王晟各自聚集了約萬人的人馬,孫策一一將他們攻破並擒拿下獄,孫太夫人聽說了這件事,卻跟孫策說:「王晟跟你父親是朋友,當年還在廳堂之上介紹我給他認識,現在他的同黨都已經死了,剩他一個老先生,又有甚麼好擔心的呢?」孫策聽了,也就釋放了王晟。
一次,孫策的幕僚魏騰違背孫策的想法而遭到責備,孫策動念想要殺了他。群臣憂慮驚恐,但想不到辦法救魏騰。孫太夫人知道後,遂倚在一口大井邊,對孫策說:「你剛征討江南不久,應當禮賢下士,多包容他人的過失,表揚他們的功勞。於公而論,魏騰並沒有錯,如果你殺了他,日後眾人都會反叛。與其將來眼見你落得眾叛親離,我不如現在就先投井自盡!」孫策大驚,趕緊放了魏騰[5]。
建安二年(西元197年),袁術在壽春稱帝,孫策遂寫了一封信斥責袁術竊國,並與之決絕,正式脫離了袁術的兵團。(待續)
註釋:
[1] 三國誌孫策傳: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2] 江表傳曰:堅為朱儁所表,為佐軍,留家著壽春。策年十餘歲,已交結知名,聲譽發聞。有周瑜者,與策同年,亦英達夙成,聞策聲聞,自舒來造焉。便推結分好,義同斷金,勸策徙居舒,策從之。
[3] 三國誌孫策傳引吳歷曰:初策在江都時,張紘有母喪。策數詣紘,咨以世務,曰:「方今漢祚中微,天下擾攘,英雄儁傑各擁眾營私,未有能扶危濟亂者也。先君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卒為黃祖所害。策雖暗稚,竊有微志,欲從袁揚州求先君餘兵,就舅氏於丹楊,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讎雪恥,為朝廷外藩。君以為何如?」紘荅曰:「旣素空劣,方居衰絰之中,無以奉贊盛略。」策曰:「君高名播越,遠近懷歸。今日事計,決之於君,何得不紆慮啟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讎得報,此乃君之勳力,策心所望也。」因涕泣橫流,顏色不變。紘見策忠壯內發,辭令慷慨,感其志言,乃荅曰:「昔周道陵遲,齊、晉並興;王室已寧,諸侯貢職。今君紹先侯之軌,有驍武之名,若投丹楊,收兵吳會,則荊、揚可一,讎敵可報。據長江,奮威德,誅除羣穢,匡輔漢室,功業侔於桓、文,豈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亂多難,若功成事立,當與同好俱南濟也。」策曰:「一與君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於君,策無復回顧之憂。」
[4] 太平御覽:張勃《吳錄》曰:長沙桓王在歷陽,遣書呼周瑜。瑜將兵五百人,船糧器杖,星夜馳赴。王大喜,執瑜手曰:「卿至,諧矣。」
[5] 三國誌吳書妃嬪傳:會稽典錄曰:策功曹魏騰,以迕意見譴,將殺之,士大夫憂恐,計無所出。夫人乃倚大井而謂策曰:「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當優賢禮士,捨過錄功。魏功曹在公盡規,汝今日殺之,則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見禍之及,當先投此井中耳。」策大驚,遽釋騰。夫人智略權譎,類皆如此。
文章轉載自乾淨世界【悠悠千古事】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1g2kugphn3g4oCdixIFpH5YAj1kq0c
看更多【三國英雄——周瑜】系列#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